◆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小怗 见习记者 邵艺 通讯员 洪俭
在处理餐饮业污染投诉中,南京市玄武区环保局不但解决了一些多年来反复投诉的纠纷,而且制定出了一系列餐饮店管理整治办法,南京市环保局称之为“玄武经验”。
■投诉量激增催生环保否决机制
玄武区环保局副局长钱丽明介绍,2010年,玄武区环保局接到的各类环保投诉一共400多件,而2011年1月~10月,玄武区环保局接到的餐饮污染投诉就达587件,超过了2010年全年的各类投诉总和。
如今孝陵卫都市山庄16号小区居民没有像前几年一样,为了小区下水道堵塞漫溢的事四处投诉。而导致下水道堵塞的罪魁祸首就是小区临街门面房的8家餐饮店,这些餐馆常年向小区公共下水道排放油污。
2011年,玄武区环保局和街道出面为小区更换了下水道。最近,小区居民还得到玄武区环保局的通知,将解决餐馆油烟排放扰民的问题,困扰小区居民12年的餐饮污染问题可望得到彻底解决。
“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其中孝陵卫都市山庄、成贤街、后宰门、碑亭巷这些区域最多,这里都是老旧小区集中的地方,那种上宅下店的餐馆很多。”钱丽明说,为了解决投诉量激增的问题,玄武区特意出台了一套办法,要求所有的餐馆在申领工商营业执照之前,要获得环保部门的审核意见。2011年,玄武区环保局一共否决了19家餐馆的开店申请,这些店因此没有拿到营业执照。
在前期审核的基础上,玄武区还开展了环保、工商、城管、食品药品监督、街道等多部门联合执法。
■首创谈判机制,化解投诉纠纷
据了解,在一些投诉很集中的小区,居民和餐馆经营者之间矛盾已经非常激烈,甚至出现过居民堵着餐馆门不让其经营的事件。
针对这一情况,玄武区首创“谈判”机制,由街道出面约请居民、餐馆、环保治理单位一起座谈,商议投诉的解决办法。
红山街道墨香路附近修贤苑临街门面房开有多家餐馆,因为油烟扰民,居民和餐馆之间多次发生纠纷。在玄武区环保局的建议下,街道组织居民、餐馆经营户、区环保局多次座谈,经过几轮谈判,最终由餐馆出一部分资金,环保部门筹集一部分环保补助金,添置油烟净化装置,并安装烟道,将排烟口设置在居民楼的侧面空地上。对这样的处理结果,修贤苑的居民表示满意。
这样的谈判会,2011年玄武区组织了10多次。
很多投诉集中的餐馆都是上宅下店式,居民反对餐馆安装高排烟道。玄武区环保工作人员经过实地探访,还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油烟排放办法——地排式。环境执法人员要求餐馆在地上挖个坑,坑内注入水,油烟排放到坑里经过一次沉淀后,再引向隔油池,这样排放到空气中的油烟就少了很多。
■试行退出机制,解决遗留问题
记者从玄武区环保局获悉,玄武区环保局拟在区内试行餐饮退出机制。即由环保局出面调查,对于那些屡次遭到投诉又拒不整改的餐饮店,环保部门将建议工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在这些店进行证照年审时不予审批或者没收证照,建议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餐饮店的监管,让一批不合格的餐饮店慢慢退出市场。
不合格餐饮店退市的同时,新开的餐饮店在选址、经营过程中也必须符合环保相关规定。力求通过这样一系列“严进宽出”的强化管理措施,既解决已经存在的遗留污染,又杜绝新的点源进入,以达到从源头预防、控制餐饮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