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五千美元能否绽放幸福笑容?
2012-03-16 09:43:2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489次 评论:0
张楠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GDP达到471564亿元,据此测算,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人均GDP数值的每次提升都让我们感到振奋,并且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人们必然追求更高的目标,希望尽快过上1万美元乃至更高水平的生活。


  那么,我们心中更高水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不少国人习惯以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衡量,认为那才是高水平的生活。毫无疑问,在现阶段,美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比我们要高。


  但是,我们一定要按照美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模式来设计生活方式吗?显然不能。因为那样的生活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能源和环境代价,我们承受不起。美国今天经济的发达是建立在曾经高能耗的工业基础上的,美国式的生活是以5倍于我国人均能源消耗量为代价的。


  那么,在人均GDP相对较低的时候,能不能享受高水平的幸福生活呢?回答是肯定的。邻国不丹则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生活的另外一种样本。


  不丹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但它却被誉为最具幸福感的国家。不丹追求的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国民幸福总值(GNH)。环境是不丹GNH的四大支柱之一,政府和民众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由美好环境带来的幸福感。


  不丹模式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在美好生活的各项指标中,环境质量指标不可或缺。


  国际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2011年5月推出“美好生活指数”,把“美好生活”的定义扩大到物质条件与生活品质,以十一大领域、20项细化指标评定会员国的生活品质与快乐程度,而环境品质正是作为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只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看看我们的发展与消费是否以可持续为准则。


  良好的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相比不丹2000美元的人均GDP,在人均GDP5000美元的状态下,我国政府应该更有能力为公众提供良好的环境,这种投入不是非得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才能实现,不丹样本已经说明了这点。


  当然,单纯依靠政府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公众改变生活和消费观念。据媒体报道,仅在今年春节,在欧洲和港澳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总量中,中国内地人的消费额几乎占了2/3,奢侈之风可见一斑。“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在日常生活中适度消费,为保护环境身体力行地做些看似细微的改变。每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推动全社会形成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将为享有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多可能。


  拥有5000美元,还是1万美元?这不是问题。美好生活并不只是取决于人均GDP。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