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小怗 见习记者 邵艺
如今,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街和锁南路的居民再也不用像前几年那样,为自家附近的16家餐饮店污染四处投诉。原来,在环保部门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投入近70万元的16台油烟净化器、13台隔油池和1套隔声设备,目前已经全部安装到位。而这两条“烦人街”也已成为南京市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
■昔日污染投诉高发区变成“示范一条街”
一直以来,餐饮业污染都是南京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也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久治不愈的顽疾。记者从南京市环保局获悉,从2003启动至今,南京市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创建工作已开展了9年。全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创建了95条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共整治了约1600家污染扰民小餐饮。
“示范一条街辐射全市13个区(县),其中以鼓楼、玄武、白下3个中心城区最多,每个区都在10条街以上,一条街最多出现过近40家餐馆被整治,”南京市环保局污防处负责人汪炘告诉记者,示范一条街就是针对污染扰民问题突出的餐饮业集中地区以及新建餐饮集中区,要求店主按照环保要求对餐饮业的废水、油烟、噪声等污染物排放进行整改或治理,以达到达标排放和减少扰民的效果。
以玄武区的东大影壁为例,全长1000余米的街上共有餐饮业34家。其中,27家餐饮业需要安装油烟净化器,34家须装隔油池,13家须安装消声设施。
“在创建初期,环保部门会同街道、社区召开了居民论证会,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采取符合居民意愿的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污染扰民”,汪炘介绍,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要逐个走访、了解餐饮业主具体想法,使店家和业主两方矛盾得到有效调和。
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由环保部门、街道和餐饮店三方共同出资112万元,新装油烟净化器27台套、隔油池34台套,安装隔声设备13套,东大影壁也因此成为南京市餐饮污染整治示范街中的标本。
■部门联动,连点成面做好“大环保”
“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最初是环保部门发动并推广的,在不断摸索中,为了让创建工作既全面又有的放矢,后来逐渐形成了由环保牵头,街道主抓,市容、工商、卫生共同参与,部门、街道、社区、业主、居民‘五位一体’、一起上阵的创建格局”。汪炘解释,在创建过程中,各部门依据自身的职能采用关、停、并、转、迁、治等多种手段。尤其是街道承担了大量的具体说服、强制治理以及人员安置工作。
此外,在创建示范街的过程中,特别突出“大环保”的观念,在要求餐饮店做好油烟、污水等环保专业设施外,同时会同相关部门解决好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环境卫生以及消防安全等问题,让创建街区成为融合环保、市容、卫生的“大环保”示范街。“这样就相当于将一个个孤立的餐馆连起来,将餐馆之间的公共区域、外延区域全都连带整治,连点成面,不仅餐饮污染解决了,同时一条街的整体环境面貌也焕然一新。”
“创建不易,巩固更难”。为使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创建不陷入“猴子掰玉米”的境地,南京市环保部门制定了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长效管理措施。遴选资质、信誉、能力合格的污染治理设施生产厂家,并对治理设施定期进行清洗,保障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确定维护污染治理设施的专业队伍,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与良性运行;建立并保持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制度,遇有重要情况出现,多部门联合执法解决;不定期开展创建工作“回头看”,避免出现创建成果“昙花一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