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王锦慧 蔡尚波 记者 周迎久 廊坊报道
河北省廊坊市生态文化艺术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日前编制完成,新区控制性详规突出“生态、低碳、智能”建设理念,明确了新区城市建设目标、重点、范围、功能定位和各项控制指标,为新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为拓展廊坊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2012年,廊坊市启动市区北部生态文化艺术新区规划建设,按照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突出高标准、大手笔、高品质,力争把新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厚的创新城市实验中心,成为彰显廊坊城市特质的核心区域。
“新区控制性详规严格依据城市总规确定的“生态、智能、休闲、商务”城市功能定位和新区总规确定的“生态、低碳、智能”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编制。”廊坊市生态文化艺术新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廊坊市城乡规划局局长许伯介绍说。
新区控制性详规明确了4个规划目标,即落实总体规划意图,强化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的控制;突出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理念,打造示范区;深化用地功能布局,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创新控制体系,保证规划理念的落实及实际可操作性。
同时,突出了4项规划重点,即建立科学指标体系,集约高效使用土地;做好城市规划的生态控制和智能控制;合理测算并优先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用地需求;创新控制体系,提高城市品位,强化城市设计控制及公共艺术控制。
据介绍,新区控制性详规划定了新区范围:北至六干渠、西至大皮营引渠、南至北凤道、东至新开路,总用地面积897.81公顷,共划分为4个控制单元。同时,确定新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生活居住为一体,赋予生态、文化、科技、活力的开放性城市新区,承担城市次中心的功能定位。
新区控制性详规包含了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绿地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安全设施规划、开发建设用地控制、城市设计控制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明确了城市的生态智能指标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新区具体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和依据。
许伯介绍,新区控制性详规坚持围绕“以人为本”核心,各项控制指标的提出都紧贴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城市宜居度来综合考量。
在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上,提出明确的规划要求,新区居住区按500米半径范围设置公共活动空间,100%人口在5分钟步行距离可到达至少一个公园,90%人口在10分钟步行距离可到达至少一个商业空间。
在低碳建设上,新区规划建设15条主次干道组成密集交通路网,明确提出道路交叉口控制、建设基地出入口控制、停车场规划具体控制指标,提出提高公共交通使用比例,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体、有轨电车为基本骨架、公共自行车为特色、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常住居民交通碳排放降低50%以上。
在生态绿化建设上,规划提出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小于50%,城市屋顶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其中公共建筑屋顶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住宅建筑屋顶绿化率达到20%以上的控制标准,全面落实生态理念,打造城市北部新兴城市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