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乡镇街道 剑指三大污染
宜兴民生环保行动开展半年多,相关投诉明显下降 近日,记者在宜兴市环保局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宜兴市38家重点整治企业和排蜡窑、水泥建材两大重点行业基本整治到位,重点排污企业整治资金投入近9000万元,涉及废气、噪声等民生环境的投诉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持续开展半年多的民生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绩。 群策群力 全市动员 民生环保行动战役打响之后,宜兴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及时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创新联动机制,明确目标责任,形成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的良好氛围。 行动不仅涵盖了宜兴市大大小小的乡镇、街道,还充分发挥了工商、税务、国土、经信委、公用事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的职能,共同参与这场战役。 宜兴市丁蜀镇在这次民生环保行动中除要完成5家重点企业的专项整治外,还承担着全市瓷件排蜡窑行业约计230家企业263座排蜡窑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 为使民生环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丁蜀镇党委、政府多次动员部署,成立民生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机构。 丁蜀镇领导带领若干个工作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摸底,按照“提前公告、座谈调研、制定方案、技术论证、选址布点、先行试点、全面推行、联合整治”的步骤与要求展开。特别是积极配合市政府、市环保局督导并成功实施排蜡窑企业废气治理技术试点工作,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进。 此外,宜兴市的广大企业也积极响应。无锡市南方德曼耐材有限公司、江苏汉光生物有限公司等企业从技术、设备、工艺、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全面实施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既定治理任务。 为民造福 敢动真格 2010年8月初,宜兴市3名环境执法人员走进城区某烤鱼店。烤鱼店楼上是住宅,4层楼住着8户人家。 “上次来定的7月31日前安装油烟管道的最后期限已到,我们来检查一下安好没有。”执法人员走进厨房看见,厨房开着窗,两台排风机高速旋转,油烟直排飘向窗外。 环境执法人员出示了执法证,拿出法律文书填写:“烤鱼店从开业经营至今,在没有公共烟道的住宅楼下从事餐饮经营,产生油烟扰民,现责令立即停止餐饮营业。” 楼上的住户告诉记者:“政府这次动真格,是真正重视了民生。市里提出的民生环保,看来不是一句空话。” 民生环保的理念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目前,不仅宜兴市城区里的群众主动投诉监督环保,就连镇村的老百姓也积极举报环境污染行为。 动真格的不止是环境执法人员,宜兴的企业也纷纷动起真格。 担负瓷件排蜡窑废气治理试点工作的宜兴市金利电器瓷件有限公司,共投资150余万元加强窑基、窑体建设等。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这家企业生产工艺与流程在环保、节能、产品质量、投资成本及社会反响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为有效解决瓷件排蜡窑废气治理技术难题,宜兴市专门邀请科研院所的专家一并研究探讨技术方案,进行联合攻关,专题召开治理技术方案论证会,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圆满成功,从而有效破除了一度制约整个民生环保工作顺利有序推进的瓶颈问题。 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为全面实施排蜡窑企业专项整治提供了依据与可能。 群众呼声 行动指南 哪里有呼声,哪里就有民生环保行动。 宜兴市将群众的呼声作为民生环保的行动指南,专项整治老百姓关注的、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宜兴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顶着酷暑深入街道、乡村、企业调查。他们发现,当前群众反映最大的是废气、烟尘粉尘和噪声三大污染,便立即将环保的利剑指向三大污染,开展了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首批锁定水泥粉磨、陶瓷排蜡窑两个重点行业和38家重点企业,先后投入治理资金5000万元,目前已经治理到位20家、关停8家、搬迁两家,正在实施关停的1家、搬迁的3家、治理的4家,排蜡窑行业整治也已进入整体推进阶段。 目前,宜兴市烟、气、尘、噪等方面的投诉进一步下降,群众环境满意度提升。 宜兴市把各类重点污染源和“三同时”建设项目作为重点监管对象,采取区域集中检查、地毯式拉网排查、夜间和节假日交叉巡查等方式,加密巡查频次。 2010年6月以来,宜兴市环保局共组织环境执法集中检查20多次,先后共出动执法人员10400余人(次),检查企业11600多家(次),下发环境监察意见书530多份,上报行政处罚140起,征收排污费3000多万元,使宜兴市确定的专项整治重点行业、企业始终处于全方位高压监管之下。 为确保专项行动顺利推进,宜兴市环保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企业从严进行处罚,实现了既要确保专项整治行动顺利推进,又在搬迁、治理过程中不发生任何环境污染隐患。 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宜兴市政府专门在企业搬迁用地、项目审批、资金补助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与相关企业共渡难关。 宜兴市落实节假日及夜间值班制度,保障“12369”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2010年处理各类环境信访700余件,初信办结率达100%,有效确保了全市环境安全及社会稳定。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