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文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三强一富一美”新陕西的宏伟目标。贯彻党的十八大和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环保部门必须认真分析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让三秦人民分享更多的“环保红利”。
正视新问题 迎接新挑战
当前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发达国家上百年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中集中显现,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持久性,但百姓对美好环境的期待很紧迫、很急切,如何回应百姓期待,缩短时间差,是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挑战。
环境问题复杂多变,因素交织,很多问题实质是发展的结构问题、质量问题、方式问题。解决起来会遇到诸多矛盾、困难甚至障碍。如何综合施策,既能有效地解决好环境问题,又能保持好的发展势头,是环保部门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同时,环保工作基础薄弱,特别是环境监测、监管手段落后,环保投入不足,面临的问题很多。
环境保护是今年全国“两会”讨论热点之一,也是媒体跟踪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要铁腕执法,铁面问责。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明确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两会”期间多次就环境问题和生态建设发表重要意见,明确提出环境问题处理不好将来就是政治问题,要把环境保护放在发展第一位。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表示宁可牺牲一些GDP,也要保护好青山绿水。这给环保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也赋予了强大的动力和光荣的使命。
面对这一形势,环保工作应当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科学审视所处的历史方位,充分认识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把环保工作与建设美丽陕西、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与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西部强省的时代任务结合起来,以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用新的视野进一步把握环保事业发展的机遇,用新的实践进一步谋划环境管理的转型升级,用新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推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把陕西环保工作推向新阶段,推上新台阶。
理清新思路 谋求新跨越
今年,陕西省提出了12.5%左右的经济发展预期和目标,这一数字在全国排在第二高位。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将同比增加。如何做到既高增长,又低排放,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新形势下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当务之急。
笔者以为,发展与保护并不矛盾,控制得好可以实现“双赢”,关键看要什么样的发展。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就会影响、破坏甚至牺牲环境,这样的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不仅会给当下发展带来严重的现实问题,还会给子孙造成无穷的历史隐患。反之,在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发展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发展的质量会更好,层次会更高,结构会更优,还会迸发出强劲的后发优势,也就是可持续性更强。但是,实现绿色发展不是那么简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环保部门必须充分发挥闸门、引导和卫士作用,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环境保护倒逼机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产业得到优化提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首先,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履行好环保部门的职责。绝不能因为因素复杂便有疑虑,也不能因为任务艰巨就少作为,要尽快采取行动,能早解决的环境问题早解决,能快解决的快解决。要跳起来摘桃子,把目标定到极限,把措施用到极限,把力量用到极限,以积极的态度、有力的行动和能感受到的效果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其次,必须以责无旁贷、勇当先锋的责任感,增强更加有为的意识。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监测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公开化,让社会和群众了解谁在污染环境,锁定治理目标,有针对性地强化治理措施,做到对症下药,有效施治。要强化环评,从严预防,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制定产业准入目录,充分发挥环评对发展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有损群众健康的GDP。要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勇当保卫蓝天、保护清水的卫士。
第三,必须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当好护卫蓝天和清水的卫士。环保工作者要怀着对政策、法纪的敬畏之心,高度负责,敢于亮剑,敢当包公,敢唱黑脸,不怕得罪人,确保环保法规政策有力有效地落实。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出重拳、用重典,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重金属污染、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四,必须以创新举措、破解难题的时代感,积极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进一步认识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切实抓好重点,突破难点,应对热点,打造亮点,真正为建设生态陕西、美丽陕西保驾护航,给老百姓提供合格的环境公共产品,让空气清新,河流清澈,食品放心,生活舒心,使百姓分享更多的环保红利。
顺应人民群众期待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涉及种类繁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选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在影响科学发展和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上综合施策,集中治理。结合陕西实际,当前应着力解决3个方面的突出环境问题。
首先,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在治理大气污染上取得新进展。今年把“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作为一号工程,促使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尽快好转。下猛药,集中治理燃煤污染,今年新建成18条火电机组脱硝工程,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全部完成脱硝治理,西安、咸阳拆除400台燃煤锅炉。用重典,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今年在关中地区淘汰黄标车5万辆。出重拳,加大城市大气综合治理力度,重点防控建筑扬尘和生产生活废气污染。通过采取这些有力有效的措施,让老百姓看到效果,看到变化,看到希望。
其次,直面矛盾,铁腕护水,在“一河两江”污染治理上取得新进展。今年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推进《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在具体措施上,不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和运营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年度17个新建污水处理项目,努力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抓好工业污染综合整治,提高排污达标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完成西咸新区造纸企业关转和宝鸡、咸阳两市小化肥企业的关停工作。全面落实政府区域环境治理责任,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保护目标管理考核,确保实现渭河水质3年变清的目标。同时,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从现在起进一步高度重视汉、丹江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一江清水进北京”。尽快出台《汉、丹江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全面启动汉、丹江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抓点示范,集中推进,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上取得新进展。许多环境问题可能都要在农村去找原因,比如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在城市,根子在农村。再如饮用水安全问题,产品在城市,源头在农村。因此,今年陕西要借着列入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的机遇,狠抓落实。要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推动全省43个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县(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5000人以上的重点镇及规模较大村庄要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到2015年,所有乡镇均要建设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作者系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