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
旅顺是大连的后花园,而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是后花园上的一颗明珠。老铁山是保护区的陆地部分,海拔465.6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这里成为东北亚大陆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被誉为"老铁山鸟栈"。
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观念的影响,在保护区成立前,捕鸟是当地老百姓生活来源的一部分。
几辈人形成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加之当地现存的吃鸟--贩鸟--捕鸟的利益链条驱使,保护区面对的任务十分艰巨。
进入9月,护鸟队员们开始了正式的护鸟工作。根据捕鸟方式的不同,护鸟工作可以分为收网、抓"叉子"(偷鸟人在山上合适的位置,利用训练好的鹌鹑的叫声引诱野生鹌鹑撞到鸟网上)、抓"灯照"(夜间鸟类视线不好,灯照时便不能飞,偷鸟人趁机捕鸟)三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抓捕时间段不同,晚上6点到后半夜两点是"灯照"最多的时候,凌晨四五点是用"叉子"诱鸟的时候,白天上山收粘网、丢荡网等。
偷鸟人多,护鸟人少,护鸟队员轮番作业,一天24小时,随时都有活干。于是,保护区的同志们就提前和家人打好招呼:这段时间要把全部精力用在护鸟工作上,就顾不上家里了。保护区的家属心里清楚队员的辛苦,也没有怨言。
护鸟队员们身穿迷彩服,看上去好似缉毒的特种兵。而和特种兵相比,他们遇到的危险也毫不逊色。
偷鸟人常常对护鸟人的车下手。在收网时,伺机砸车窗玻璃、扎车胎。他们常常在上山必经的路上挖个半米深、1米宽的坑,这种坑开车上坡时很难发现,车被陷住,车上的人也会被陷进坑时的冲击力弄伤,有的队员曾磕破头,还有的队员肘关节脱臼。
更有甚者,一些偷鸟人为护鸟人专门"定制"了钉有钉子的木板,埋在护鸟人必经的路上。木板上面伪装点枯草或树叶,放置地点灵活多变,有时在车不能走的小道、有时在其所下的鸟网的周围,防不胜防。护鸟人常常被扎,严重的时候钉子从脚底穿进,从脚背穿出,钻心地疼。
要做好保护区的执法工作,除了能吃苦,还要勇敢。抓捕中,常常是偷猎人在前面拼命地跑,队员在后面玩命地追。被山上密布的刺槐、山枣划伤还是小事,一旦偷猎人跳到深坑或悬崖处躲避,护鸟队员常常也会"刹不住闸",跟着跳了下去,扎伤、摔坏时有发生。有时,偷猎人还会掏出刀来对付护鸟队员,真是险象环生。
保护区成立32年,护鸟工作干了32年。现今,护鸟队的组成更加年轻化、专业化。在老辈护鸟队员经验的基础上,护鸟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更加多样化。
队员常深入村庄,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增进了保护区与当地村民之间的交流,争取了更多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保护区还安装了数字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偷猎行为。系统采取隐蔽拍摄的方式取证,与森林公安派出所联合,共同抓捕偷猎人,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从2009年,保护区与森林公安派出所联合抓捕了8名犯罪嫌疑人,均被法院依据《刑法》判刑。其中2010年的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因猎捕了20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情节特别严重,被判10年有期徒刑。这是辽宁省因非法偷猎野生鸟类被判刑最多的一起案件。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对偷猎分子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
近年来,很多偷鸟人收手不干了,山上的捕鸟网具数量也逐年下降。
对候鸟的保护,队员们早已超出了学法用法对他们的要求。他们是带着感情在与偷猎人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本文为环保系统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获奖作品
作者单位: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