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在美国也是最近这半个世纪的事。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以及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也很严重,常常引起舆论的关注。
195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空气污染管制法》,这是第一个涉及空气污染管制的联邦法案,此法案为控制空气污染提供研究资金。此后,在1963年、1970年、1990年,美国分别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及其修正案。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是目前美国控制空气污染的法律基础。
为控制空气污染,美国1971年成立了国家环保署。在这40年中,美国环保署为改善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以及其他各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项目作出了重大努力。
为了让民众随时了解空气质量,美国环保署有一个“空气质量指数”逐日检测各地的空气质量,目的是让民众知道呼吸了污染空气后,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对健康会有什么影响。这个指数根据《清洁空气法》规定的5个方面来监测空气污染,这5个方面是:地面臭氧、颗粒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美国环保署分别制定了检测这5方面空气污染的标准。以颗粒物污染为例,美国环保署采用的是PM2.5的标准,即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大。由于这个标准与人体的健康关系更密切,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空气污染程度。
美国环保署为了让民众更方便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专门设立了一个网站,随时公布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清洁程度。美国环保署的这个网站,按空气清洁程度,分为6个等级,依次是好、一般、对敏感人群不健康、不健康、很不健康以及危险。网民只要在这个网上输入自己住址的邮政编码,就可以查出所在地当天的空气质量和次日空气质量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