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上海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媛媛 综合报道
“我不明白,自己怎么吸不了北京的空气了。”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刘女士回国后开始咳嗽,总觉得喉咙里有刺刺的感觉。
和刘女士一样有类似感觉的人并在少数,但是他们没有几个能够说得清楚其中的原委。
现在,公众的这些疑惑有望解开。从2013年1月1日起,由国家和地方共投入约9.5亿元打造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正式运行。我国74个城市从1月1日起按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6项基本项目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等信息,公众可通过网络实时查询。
普通人看得懂吗?
空气质量指数实时发布,公众看颜色就知道空气好坏
“新的空气质量指数能准确地反映实时、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老百姓的感观基本相符。”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女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新的空气质量标准(AQI)和注重平均状态的老标准相比,参与评价的污染物由“老三项”增加至6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其他指标也相应更加严格。
对于环境保护部考核各省市的空气质量来说,新标准不再提“一级天”、“二级天”、“蓝天数”等比较模糊的说法,而直接发布污染物的1小时浓度均值和24小时浓度均值,数字更为客观。
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国家空气质量监测联网管理平台上,公众可以轻点鼠标,全国74个城市、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监测点位的实时数据即可一目了然。这些城市在各自环保部门的官网上启动新版的空气质量发布平台,实时对市民播报。
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启动新的空气质量地图,在这些地图上,不同颜色的气球分别代表着全市不同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
环保部门将空气质量指数分6级,并按不同级别提出了对健康的影响情况和建议采取的措施。市民可通过优(绿色)、良(黄色)、轻度污染(橙色)、中度污染(红色)、重度污染(紫色)、严重污染(褐红色)6种不同的表征颜色来鉴别空气质量指数的等级,合理安排出行。
采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空气质量等级,更加直观易懂。市民看AQI时,不需要记住AQI的具体数值和级别,只需要注意6种评价类别和表征颜色,可以实时掌握空气质量情况,选择在空气流动性好、PM2.5浓度较低的地点活动。
一些城市为方便公众直观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强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方式要贴近公众。如上海市环保局的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专门设计了“空气质量宝宝”,根据空气质量宝宝的表情与头发颜色,以及每15分钟更新一次的外滩地区实景照片清晰度,直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为了方便公众获取信息,北京市环保部门还将新增手机版空气质量发布渠道,用户可以选定一个最关注的监测子站,获取这一监测子站的PM2.5浓度等空气质量信息。
那么,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上的努力能否满足公众需求呢?记者查阅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多数网民对发布新的空气质量指数表示满意,但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比如“兰州空气观察团”呼吁“兰州环保部门开微博并公开环境信息”。
在已注册官方微博的城市,市民不仅可以在环保监测中心网站以及环保局官方微博、环保监测中心官方微博上实时查询空气质量状况,还可以通过转发,提醒更多的人及时关注空气质量状况。因此,在一些尚未开通官方微博的城市,有网友发出应该及时开通微博,及时公布环境信息的呼声。
|
如何避免数据弄虚作假?
地方数据直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民间人士自测监督
新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发布已满一周,但有多个城市交出了难看的成绩单。
1月6日下午,记者从西安市环保局的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上了解到,下午18时左右,西安市13个区域监测站的PM2.5数据均为重度污染。其中,数据最高的西安碑林区PM2.5数据高达700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75微克/立方米标准的9倍。
同一天,河北省石家庄、保定、衡水等地的居民因雾霾笼罩的天空而烦恼。“戴着口罩的,口罩上鼻子眼儿处是两个黑点﹔不戴口罩的,鼻腔内全是黑的。”一位石家庄市民晨练后抱怨。
同样是1月6日,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花桥和东西湖区吴家山两个空气质量监测点,PM2.5的24小时滑动平均值超过150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超过200,呈重度污染。
在同一时间,全国也有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显示为优或良。
这让很多人发出一连串的惊呼。环境监测专家指出,AQI数值高勿恐慌,导致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标准超标的原因,除了受北方供暖期、气象条件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外,还与新标准将空气质量与达标距离拉大有关。
新标准实施后,由于评价标准加严和评价项目增加,我国将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1月4日~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大气污染较重,PM10、PM2.5、二氧化硫均出现超标。按照以前空气质量标准,原本为轻度或中度污染的,在新标准实施后成为了中度或重度污染。如1月1日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53,按照原来API评价为三级轻度污染,改为AQI评价则变为四级中度污染。所以说新标准对于空气质量更为严格和“苛刻”。
为保证数据质量,环境保护部采取了若干技术措施,防范数据被篡改。以前,各地各国控站点的监测数据都由省级监测站汇总,上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站不会篡改数据,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可能会在数据上做手脚。
在新的监测网络中,数据汇总将不再经过省级站,而是实时直接上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同时,总站实时监控各站点设备运行情况,包括设备仪器状态、参数调整等,在技术上减少了数据被改动的机会。
到底官方公布的信息准不准?最近几个月,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和人士加入了自助“我为祖国测空气”的队列,自测得值后发布在网上。
1月2日下午3点,成都市人民公园站点的官方PM2.5监测数据为251微克/立方米,24小时均值也已达到重度污染程度,提醒市民户外活动需谨慎。
与此同时,在成都市高新区华西医院门诊大楼前停车广场,有民间人士用便携式PM2.5测试仪进行自测,测试仪显示PM2.5为242微克/立方米,与官方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成都PM2.5民间自测实时播报”及时通过微博发布这一消息。
“我为祖国测空气”是由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在2011年10月发起的,当初主要是针对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数据官方发布不全面而进行的。民间组织通过购买简易仪器,测得值后发布在网上。之后,不断有全国各地的环保组织和个人参与这一活动。
自然之友武汉小组的“武陵老樵”在微博上开展了“寻找最佳空气休闲地带”和“武汉空气日记”活动,应用塞纳威CW-HAT200仪器测量PM2.5值并实时发布在网上。“武陵老樵”一直坚持每天发布PM2.5监测数据,至少上午、下午各一次。
这种公众自测活动,不仅对政府公布的数据进行验证和监督,还对政府部门公开数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度污染该如何应对?
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和实施污染天应急计划
冬季和春季两个季节,受供暖、气象条件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可能会出现程度不同且连续多日的污染天气,那么,公众该如何安排出行和户外活动呢?
专家建议,在重度污染天,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肺病患者应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也应减少户外运动。而在严重污染天,健康人运动耐受力将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可直接进入人体肺泡参与血液循环,并且不易被清理出体内,同时,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PM2.5浓度的高低,与医院呼吸疾病患者人数有直接的关系。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做过的一个调研结果显示,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空气污染物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少年儿童、老年人、病人,其中病人主要是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好的规避方式是减少直至暂停户外活动,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在污染严重时,不适合开展户外体育运动。
曾两次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的北京公众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很无奈,他曾力劝儿子所在的学校,在灰霾天严重时,取消户外活动,均被学校以各种理由拒绝。
而在这方面,一些国际学校已经在根据不同渠道发布的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在灰霾天暂停户外体育课,改为室内。北京乐成国际学校会根据每天北京空气质量发布的信息来决定当天是否上体育课。如果空气污染指数超过100,就不会安排体育课,这主要针对15岁以下的儿童。
但国内学校须执行中国教育部门的教学大纲,按照空气质量信息对健康的影响表格来安排学生户外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马军建议,尽快制定和实施污染天应急计划。教委和环保部门联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确保中小学生能够在灰霾等污染天气条件下减少户外暴露。
北京市教委曾就此事作出说明:如遇极恶劣天气,学校有自主权进行课程的调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体育课教学。但因为当时还没有统一规定,缺少可操作的指标,此建议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在2012年03月24日举行的北京市环保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洪峰表示,北京PM2.5治理将分三步走,达标至少需要18到20年。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表示,今年北京将完善重污染天应急预案,一旦启动预案,中小学可停止体育课,机关部门带头停驶公车。
国内首个重污染日应急专项方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自1月1日起实施。应急方案规定,当空气质量预报出即将出现重污染日时,将采取相应的污染应对措施,包括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减排措施和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其中规定,重污染日建议中小学停止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