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 2012年08月24日 24 版)
古都大同,有着2300余年的建城史,曾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冈石窟、被明代徐霞客赞为“天下巨观”的北岳恒山悬空寺、唐代的名刹善化寺、辽金艺术博物馆的华严寺等丰富的历史遗存,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完美的风景。 近年来,大同按照“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围绕打造成“国际旅游终极目的地城市”的目标要求,以中国大古都为龙头,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以世界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为两翼,打造名都、名城、名窟、名山四大品牌,名城保护复兴工程进展顺利,云冈大景区建设基本完成,北岳恒山深度开发成效显著。 建设大景区,开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着力提升产业素质和转变发展方式。以全新的观念来谋划,以灿烂的文化来提升,以完善的设施做基础,以优质的服务来保障,全力推进旅游质量提升工作。打造让游客“住得上、吃得上、进得来、转得开、看得好、买得到、走得了”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产业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市有景区(点)63家;星级宾馆22家、旅行社65家。 以旅游项目建设为平台,全力促进旅游产业升级。抓住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机遇,举全市之力全面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为旅游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造条件。大力实施名城保护、环境整治、文旅结合、品牌培育、项目带动、游客满意“六大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向产业化、高端化、精品化、公益化发展。 截至目前,云冈景区累计投资17.68亿元,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演艺中心、云冈陈列馆、辽京食货街等,总面积达224万平方米。恒山景区两年投资近2.3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古建筑修复工程。同时,加快发展以博物馆为主题的文化会展业,建设中国雕塑馆、中国名人名家收藏馆和世界时装博物馆。 大同已走出了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形成宗教古建、工农业旅游、塞北民俗风情、大同美食等四大魅力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以文化品牌带动旅游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去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6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 (稿件由本报记者刘鑫焱、冀业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