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提升地面沉降监测预警能力 监测成果广泛应用于地铁轨道交通、地下管线工程及新城建设
本报讯 (记者 段金平 特约记者 段海明)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由其引起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损坏、地裂缝灾害、轨道交通和地下管线工程的安全隐患等灾害的发生影响和危害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北京市地勘局自2004年以来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和预防工作,建成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对北京4000平方千米平原区地面沉降状况进行实时化、可视化、网络化监测。 中科院院士薛禹群指出,北京市地勘局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的监测成果全面分析了地面沉降的成因、压缩层变形特点以及典型沉降区,依据近年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点和主控因素科学地做出地面沉降发展趋势预测,能够保证现有地下水供水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地影响力度,为北京市政府新城建设等土地利用规划,地铁、高铁等轨道交通、地下管线工程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和技术保障。 近年来,北京市地勘局积极开展地面沉降监测立项,争取北京市发改委投资7000余万元,分两期建成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主要由顺义区天竺、朝阳区王四营、朝阳区望京、昌平区八仙庄、顺义区平各庄、通州区张家湾及大兴区榆垡7个地面沉降监测站、400余个地面沉降专门测量点、114个地面沉降GPS监测墩、635眼外围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和7个InSAR(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角反射器五部分构成,实现了以城区为中心的整个平原区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测,形成了立体化、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据了解,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监测内容包含五部分:地面沉降监测站网监测、地面沉降专门测量网测量(高精度水准测量)、地面沉降GPS测量网监测、地面沉降InSAR调查与监测和外围地下水动态网监测。7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各监测井每12小时采集一次监测数据,气象站每天监测2次,地面沉降专门测量网、GPS测量网和InSAR测量网每年开展1次测量工作,每年共计完成基岩标监测10220次,分层标监测77380次,地下水位监测27010次,孔隙水压力监测11680次,气象监测4380次。□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