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成效明显 全国矿业权“家底”基本摸清
本报讯 (记者 张 立)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进展如何?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有何收获?业内人士普遍关注。对此,在国土资源部11月1日召开的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暨矿业权实地核查总结表扬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给出了答案。 汪民介绍,在多年持续整顿开发秩序的基础上,河南、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先后探索通过对布局不合理矿业权的调整整合,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2005年以来,全国共完成铁、铜、铝等重要矿种的6574个矿区整合,涉及矿业权58809个,占全国矿业权总数的40%,整合矿区矿业权减少了44%。全国矿山数量从2005年的12.7万座减少到2010年的11.3万座,净减少11.2%。在矿山总数大幅下降的同时,2010年,全国固体矿山产量达到90亿吨,比2005年增加38亿吨。其中,全国煤炭矿山总数从2005年的1.8万座减少到2010年的1.3万座,原煤产量从22.4亿吨增加到32.4亿吨。5年多来,全国大型矿山从3331座增加到4684座,净增长40.6%,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而在矿业权实地核查方面也获得了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矿业权基础数据。通过核查,核实了近3.7万个探矿权和11万多个采矿权的登记数据,全面取得了全国14.9万个矿业权的拐点坐标数据,并实现了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内的统一。实测编制了1.8万张重要探矿权勘查工程实际材料图和11万张采矿权开拓采掘工程分布图,编制了全国31个省(区、市)矿业权分布图,积累了价值4亿元的基础测绘信息数据。所有成果均通过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成了全国矿业权空间数据库,为科学管理矿业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汪民表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启动以来,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联合行动,精心组织实施,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煤炭、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爆炸物品监管和打击非法采矿犯罪,矿业权出让审批行为专项清理,稀土等矿产出口配额管理,矿山整顿关闭、整合矿山技改、环评审查、企业设立及相关证照换发等方面互相配合,形成推进整合工作的合力。各省(区、市)积极行动,按照要求,科学编制工作方案,扎实有效推进,通过调查摸底、科学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创新整合方式、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跟进、政策激励、社会支持”的生动局面。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阶段性任务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2011年一季度通过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取得明显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矿产开发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整合矿山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四是矿区和谐发展理念初步形成。五是整合长效机制逐步完善。 与此同时,全国矿业权家底基本摸清,夯实了矿产资源管理基础,提升了管理能力。汪民介绍,3年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累计投入人员2.8万人,野外实测累计投入测量设备1.2万台套,中央、地方和企业累计投入经费22.6亿元,于2010年底全面完成了各项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矿业权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获得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矿业权基础数据。二是建立了覆盖我国所有矿山的地质测量基础设施,为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是系统清理和纠正了发现的矿业权问题,维护了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成果及时转化,完善了矿业权综合监管平台。“各级管理部门形成了完整的矿业权管理数据库,核查成果全部数据已‘上图入库’,为矿业权有形市场‘五公开’和矿业权登记信息公开查询提供了基础数据。”汪民补充道,全国矿业权市场网今年4月开通以来,全国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矿业权出让转让公告、公示及公开项目1.1万项次,矿业权审批登记结果网上自动公告5.4万项,接受社会查询2.8万次。 “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认真组织,推进整合常态化管理,推广应用核查成果,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加快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汪民指出,一是实施整合常态化管理,推动矿产开发结构持续调整优化。要巩固和扩大整合成果,完善整合长效机制。二是做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转化运用,进一步夯实矿产资源管理的基础。三是强化监管调控能力,集中统一从严管矿。四是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矿山复绿”行动,进一步增强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五是积极开展试点探索,不断健全完善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