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渔家乐扎堆水源保护区,多头管理各有说辞 该谁管真就说不清?
2011-08-15 11:05:1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张兴军 【 】 浏览:609次 评论:0

 ■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各地以农家乐、渔家乐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迅速崛起,成为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部分业主致富的好门路。


  但是,随着农家乐、渔家乐发展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张,部分农家乐、渔家乐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审批程序不规范、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周边环境问题日益显现,部分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安全隐患。


  《该谁管真就说不清?》一文,披露了郑州市多家渔家乐开在一、二级水源保护区,日排污水一二十万吨,但各相关部门因职能交叉和缺少抓手,陷入监管的困境。浙江省则关注农家乐环境问题,专门出台了加强其环境监管的通知,从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合理开发、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农家乐、渔家乐看似小而分散,但其迅猛发展的态势和造成的污染及隐患不容小觑,望各地以郑州市渔家乐为戒、以浙江省做法为鉴,别让农家乐、渔家乐成为环境监管的盲区。

 

 近年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堤防沿线,悄然“变身”发展成了一条渔家乐走廊。眼下正是黄河防汛的关键期,红火的渔家乐生意隐藏着河道行洪、环境污染等诸多隐患。在这块多年难以根除的“牛皮癣”背后,则是“多龙治水”形成的监管困局。


  黄河堤防成渔家乐走廊


  47岁的蓝建州是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南月堤村人。早在2005年,依托靠近黄河的地理优势,蓝建州就利用渔船做起了水上渔家乐生意,两年后搬迁到岸上。


  蓝建州的饭店位于黄河花园口段大堤内侧的东大坝上,这个大坝属黄河控导工程,为控制引导河水流路而建。记者粗略计算,东大坝沿线近1公里内,渔家乐饭店多达10余家,有的甚至直接建在河滩上。不大的院落、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加上10多张桌子和一些小木凳,成为这些渔家乐的“标准配置”。


  从东大坝出发,沿黄河大堤向花园口方向行驶,如同进入一条渔家乐走廊,有的饭店就立在大堤上堆放的防汛石料附近。在10公里外的大堤内侧南裹头险工处,数十条渔船扎堆停靠在岸边,一律红色顶棚、彩旗飘扬,船上摆满大大小小的餐桌,场面十分壮观,饭店服务员纷纷跑到大堤上招揽生意。


  一名张姓船主介绍说,整个南裹头附近的渔家乐有10多年历史,多为来自信阳的渔民经营,目前已经发展到10多家,近200人,90多条渔船。“我家有6条船,现在夏天是旺季,平均每天得做30多条鱼,双休日的时候生意更好,要忙到晚上12点。”


  蓝建州告诉记者,除了农忙和冬季天冷时,渔家乐长年开张。“正常情况下,每天有五六桌生意,每桌消费最少在200元,周末的时候生意更好,已经远远超过种地收入。”

  防汛与环境埋隐患

  郑州市惠济区文化旅游局提供的材料显示,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近年来,惠济区大力发展城市近郊游,其中黄河花园口附近的农(渔)家乐“将欣赏黄河风光和品尝黄河佳宴有机结合”,成为特色。目前全区共发展农(渔)家乐120多家,带动直接就业5000余人,间接就业上万人。

  惠济区文化旅游局规划发展科科长张娟介绍,针对农(渔)家乐的发展和管理,区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还对经营人员进行过培训,但主要集中在餐饮卫生、待客服务等方面。“通常要求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三证齐全,但南裹头、东大坝附近的渔家乐基本都没有办证,管理难度很大。”


  记者从郑州市环保局获悉,由于郑州市白庙水厂取水口位于黄河花园口处,上游1000米到下游200米范围内为一级水源保护区,严禁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但此前的监测数据显示,高峰期花园口附近的渔家乐日排污量达10~20吨。


  郑州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处长陈勇说:“根据郑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这一区域的违法项目2011年11月底必须搬迁到位,但目前这些渔船只是从一级保护区转移到了二级保护区。”

  黄河惠金河务局党组副书记孙石头告诉记者,按照《河南省黄河工程管理条例》,禁止在堤(坝)身、护堤地内建房、排放废物、进行集市贸易等活动,渔家乐的私搭乱建行为严重破坏了黄河工程的完整性,给汛期防洪带来隐患。


  记者还注意到,由于市民和游客前来纳凉,暑期晚间的渔家乐生意格外火爆,从南裹头至东大坝沿线停满了小汽车,高峰时段甚至出现拥堵现象。


  孙石头对此表示:“每年的‘七下八上(7月下旬8月上旬)’是河南的降雨集中期,同时也是河南黄河防汛的关键期。由于三门峡至花园口段没有控制性工程,洪水预见期极短,一旦有情况,想转移都来不及。”


  黄河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说,黄河已20多年没发大水了,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在增大,在花园口附近开展的渔家乐经营活动安全隐患极大。


  “牛皮癣”缘何多年难除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所属地段和经营方式的特殊性,整治渔家乐面临“多龙治水”的管理困局,这给相关部门在监管责任上推诿扯皮留下空间,最终使得明显违规的渔家乐成了一块难以根除的“牛皮癣”。


  郑州地方海事局业务科工作人员夏国荣介绍,从业务分工来说,海事部门主要负责水上载客或者运输船只的监管,而渔家乐的船只主要用于餐饮经营,且长期停靠岸边,因此并不在管理范围。

  船主刘三也告诉记者,渔船只是餐饮经营场所,出于安全考虑,大家一般都不会出航。然而记者多日采访发现,每到夜间,便有渔船应客人要求,开到河面上“兜风”。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水产办副主任胡金文表示,按照规定,农业渔政部门负责管理渔业船舶,包括渔船登记、发放捕捞许可以及进行年检,“但渔家乐船只从事餐饮经营,不是渔业生产,严格讲并不算渔业船舶。”


  事实上,无论是惠济区防办此前发布的《进一步加强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涉水生产安全的通知》,还是《郑州市政府关于加强水上安全管理的意见》,都对渔家乐的管理职责进行了划分,其中明确要求:交通海事部门负责“清除无证水上浮动设施,禁止载客出河游玩”,河务部门“督促清除河道内违章建筑”,农业部门“加强沿黄餐饮船只和捕鱼船只管理”等。


  孙石头认为,除了多头管理带来的难题外,渔家乐难以取缔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经济原因。据他介绍,近年来,河务部门先后给多名渔民下达过处罚整改通知。早些时候,因为要清除东大坝和南裹头附近的渔家乐,执法人员一度与相关人员起了冲突。


  “对渔民来说,渔家乐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单纯取缔,势必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孙石头说。


  胡金文表示,作为违规项目,眼下的渔家乐像是一个已经出生的“黑孩子”,难以一禁了之,最好的办法是统筹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将这些人进行转产安置。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