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 记者 闫艳 高杰 南京报道 江苏省日前通报了2011年上半年度太湖治理工作情况。通报显示,治太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截至6月底,年度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十一大类1373项工程中,已启动1371项,启动率达99.9%。
数据显示,1~6月,江苏省太湖流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部分水质指标较同期有所改善,实现了“两个确保,两个进一步”的阶段性目标。
据了解,“两个确保,两个进一步”是指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
数据显示,太湖流域9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各地水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满足或优于国家标准;53个国家考核断面达标率为90.4%,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据悉,面对60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江苏省各地、各部门沉着应对,科学调度,应急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全面落实防控措施,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创造了良好条件。太湖流域各地加强水源地保护,不断改进制水工艺,全力保障水质不出问题。建成投运南泉、锡东等水厂预处理、深度处理工程,实现安全供水4亿多吨。
二是持续实施调水引流,为太湖安全度夏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年初开始,江苏省不间断实施引江济太,累计调引江水22.73亿立方米,是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入湖12.39亿立方米,是去年同期的7倍,相当于抬高了太湖水位0.5米,保证了流域大部分河网水位没有出现大幅下降。
三是深入开展清淤捞藻,对防范湖泛大面积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江苏省要求沿太湖各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人员装备,及时打捞蓝藻,同时,完成湖体清淤692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清淤任务。
四是不断强化监测预警,为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环保、住建、水利、气象、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部门,密切跟踪天气水情变化,严格执行监测预警日报制度,累计报送信息400余期。
据介绍,下一阶段,江苏治太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
首先,据专家分析,虽然太湖水环境形势有所好转,但湖体仍处于轻度富营养化阶段,藻型生境条件尚未根本改变,太湖仍有可能发生一定规模的蓝藻聚集。其次,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控源截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三,要加大重点治太项目建设和推进力度,及早发挥其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