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康维海)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日前在西宁举行“青海省中南祁连地区1∶5万航空磁测项目”合同签约仪式,该项目将对这一区域5万平方千米大地进行航空磁测,这标志着青海省继去年之后今年继续开展的这项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从空中探宝找矿工作正式启动。
据介绍,这次开展的航磁项目属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由青海省财政全额出资,投资7592万元,测区面积50166平方千米。这是该省创新地勘工作体制机制,引进省外优秀地勘队伍,推进实现“地质找矿358工程”的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青海地勘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进青海地质找矿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重大举措,将有力推进该省地勘工作向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迈出坚实步伐。
此次签约的航磁项目工作区,具备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有望取得找矿重大突破。该项目将在青海省中祁连-南祁连地区完成1∶5万高精度航空磁测工作,并开展航磁数据处理和解释推断工作,筛选出一批可能的矿致航磁异常,为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提供高质量的地球物理基础资料;通过航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断裂,圈定岩浆岩;结合地质矿产、地面物探、化探和遥感资料,研究地质成矿规律,分析航磁异常与矿产的关系。该项目将根据航空磁测成果择优选择30个以上航磁异常进行地面踏勘检查工作,并编制航空磁测相关图件及成果研究报告,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预查基地10处~15处。
这次航空磁测将选择小松鼠直升机作为运载工具,按综合性和专属性航空磁测技术要求,采用随地形起伏的方式飞行。据介绍,全区飞行最大高度不超过500米,其中飞行高度小于300米的测线占80%以上,比去年低300米左右,飞行速度也较慢,每秒采集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将比去年大幅增加和提高,这将更有助于空中探宝。
据悉,去年该省国土资源厅同国土资源部航遥中心合作,首次对青海省祁漫塔格区域开展了1∶5万航空磁测工作,投入资金2200万元,对2.5万平方千米范围内进行航空磁测工作,并取得了该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份高精度、大比例尺航测数据。通过对航磁数据的分析,已初步圈定异常211处,圈出铜矿化蚀变带3条,为研究祁漫塔格地区多金属矿成矿环境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下一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