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东单北大街首试新型自行车道——短短500米人车抢道骑车人惊魂
2013-11-18 08:52:1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 】 浏览:328次 评论:0

本报记者 耿诺

  从东单路口向北骑了100米,就被出站的大公交车别了个正着;再往前骑50米,赶上111路车正进站,前方又是红灯,三辆公交车一溜,将两米多宽的公交车道堵了个满满当当,只能刹闸,单脚点地停住车,让大车先走;好容易过了东单三条红绿灯,往前的自行车道虽然宽,但一路有三四辆汽车将自行车道当成了停车场,为了躲车差点被并排骑行的人剐到车把;再往北自行车道重新变窄,但有不少行人在车道中穿行,左右闪转腾挪还是差点撞了个老大妈……

  在东单公园附近上班的陈先生曾经连续10年骑车上下班。最近东单路口处试点修了一段自行车道,让他的心重新痒起来——机动车与自行车道中间设置了高出路面二三十厘米的中央分隔带,确保自行车行驶,是不是很好?但没想到,昨天下班时,仅仅是东单路口到协和医院这段只有500米的距离,就让他打消了重新骑车上下班的念头。

  今年9月,本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公开征求意见,并进入最终修改、即将发布施行的阶段。其宗旨是将逐渐还路权于自行车和行人,新建城市道路自行车道不划停车位,已有道路上的机动车位将逐步取消。不过,以首段试行路段来看,仍有不少欠缺。

  “东单路口北”扯成仨车站

  公交出租与骑车人争道

  从东单与长安街交叉的红绿灯向北,东单北大街一段本来就是个由宽渐窄的漏斗形。作为道路试点之一,东城区东单路口北进行了改造试点,从东单北大街与长安街的交叉口往北,修出了正好在“漏斗”渐窄之处、一条不到90米的中央分隔带,将自行车和公交车隔开。

  “自行车要贴着‘漏斗’往前骑,到了窄的地方就变成了公交车压着自行车道直行,我要不让,肯定就撞上了。”陈先生捏着闸,有些不自在。“骑车最怕公交进站、大车占道专别自行车。”

  原本东单北大街东侧只有两个“东单路口北”车站,一个在东单三条红绿灯东南侧,另外一个在狗不理东单店正门口。但近期110路和116路车站挪到了最南侧分隔带上。于是同一方向就出现了最远距离达到342米的三个同名车站。对于行人来说,这只是拉长了同名站台之间的距离,但对于骑车人来说,又增加了一个“堵点”。

  即使是这段特意隔出来的自行车道,也并不安全。试点自行车道外侧还戳着出租车扬招站的招牌。尽管道路南侧地面划上了自行车的标志,但扬招站下方、也就是这段道路的最中间位置,还划着两个机动车停靠的停车位。

  银建出租车公司王师傅昨天晚上在东单附近拉活儿,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车停在了北边东西侧的路上。“这地儿本来就背阴儿,再加上划了自行车标记,谁敢开进去啊。”他回头看一眼有没有警察,说,“俩标志都有,到时候真罚了钱,说都说不清。”

  500米车道忽宽忽窄变4回

  摄像头难禁占道停车

  更难为骑车人的是,记者连续多日观察后发现,自行车道虽然连贯,但受到硬件和机动车挤占,不到500米的距离,忽宽忽窄地变了4回。

  跟随着陈先生的行驶路线,本报记者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了这500米路程上的车道宽度。最南侧中央分隔带分隔出来的自行车道只有2.3米宽。只要过了东单第一个红绿灯,自行车道一下就变宽到了5.3米左右。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完全没有隔离。

  “有的司机就跟没看见地上实线似的,唰一下就开到辅路上停车。”陈先生指了指路边已经停下的一溜汽车说。

  这段区域路边虽然设了明显的禁止停车标志,但在18时40分到18时50分的10分钟内,有一辆轿车、一辆中巴车和一辆工程车直接停在了禁停标志前,将骑自行车的人挤在机动车道和停放车辆中间的窄缝里。

  5米多宽的车道,中巴车的宽度为2.08米,停车时与路边的距离还有10厘米,留出的自行车道就从5.3米减少为3米出头。三辆汽车首尾相连停放,让整条自行车道成了一个沙漏形。

  下班高峰时期,路上的机动车多,骑自行车的人也不少。几辆车在自行车道上一堵,留出的缝隙只能让两辆自行车并排骑行。

  “几乎常年有汽车在这儿停着,越是上下班高峰、早晨挂号高峰,停得越多。”在治安岗亭中执勤的一名中年男子说。

  记者查询到,普通自行车的车把宽度为68厘米,如果并排骑车,每辆自行车之间留出的宽度是1米左右。这样计算的话,5米多宽的自行车道一旦停上了机动车,基本也只能供两辆自行车并排骑行了。

  “原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3.5米小于6米的,应该直接取消路内停车泊位,禁止机动车进入。”一名参与《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的专家称,自行车道上停放机动车,对城市慢行系统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过了东单三条路口,自行车道开始有硬隔离,宽度也恢复到了2.7米。但在这一段自行车道顶端即使竖立着“违法停车监测”的告示牌,仍旧有施工车辆停在硬隔离外侧,自行车路段尽头被一辆电力工程车堵住,只留出了不到1米宽的斜缝。“这怎么骑?”陈先生看着直摇头。

  “弱势”侵占行车道

  人行道挖坑行人争路

  “小伙子,骑车也不看着点!”在协和医院正门对面,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瞪了一眼及时刹车的陈先生。

  行人与自行车争道也属“常见”。尤其在这一路段,行人走到自行车道上,实属无奈。

  从东单路口到协和医院北侧不到500米一段,东侧的步行道正进行煤改电施工。目前虽然土方已经回填,但路面仍没有完全恢复。

  从东单路口一直到东四,除了金鱼胡同附近少了些小商铺以外,其它很多都是维持了十几年的老门脸儿。周围商铺门脸中的营业员证实,东单区域进行煤改电工程已经好几个月了,每天都有施工车辆扎在这里,自行车骑不过来。

  “东单北大街真是一直没消停过。”靠近金鱼胡同,租个门脸卖床品的王大姐记得,2004年这区域进行过一次管道施工,2005年整条道路都在重新修缮,奥运会前统一了门脸和牌匾,而到了2010年春夏,又整个更换过一次路面。

  对于商铺来说,就指望着方便的慢行道能引来更多行人,增加门脸中的客流。这样“折腾”并非好事儿。

  在市标办进行的“关于使用自行车目的”调研中,有41%的骑车人选择“沿途购物方便”,有14%的人选择“接送小孩方便”。参与“地标”制定的专家说,沿道路旁边的商店、银行等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与自行车交通十分密切。

  “修什么都好,赶紧修好最好。自行车道能改好当然好,但千万别这么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把人行道折腾没了。”王大姐有些不安。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