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老北京:人和自然相互关联
2013-09-05 13:50:04 来源: 作者: 【 】 浏览:312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晓星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老北京的城市形象便是一个与自然修好的居住环境。林语堂曾说过:“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


    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回忆老北京时说:“北京城到处都是树木。私人住宅的宽敞的庭院和花园里到处是枝叶扶疏,满长青苔的参天古木。如果你站在景山上或其他高地眺望北京,整个城市简直是建在森林里面。”


    老北京的魅力不仅表现于金碧辉煌的皇朝宫殿,还体现于宁静得有时令人难以置信的乡村田园景象。就是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既为它的艺术格调、建筑风格和节日风采而兴奋不已,同时也会享受到一种别样的乡村生活。


    老北京的城市规划尤其注重人和自然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力求从整体的相互对立和相互联系上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从统一的视角观察以取得某种平衡。这种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就是城市建设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讲求与山川的相互因借关系。


    北京城西北郊群山环绕,元大都建设之初,引玉泉山泉水进入京城,开辟了由积水潭(今什刹海)和太液池(今北海和中海)组成的水系。为尽可能利用这一天然园林资源,城市建设在水系东侧的转折处确立城市中轴线的相对位置,并在中轴线和水系的切点处设置了万宁桥作为城市和水系的连接,从而追求人工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明清时期,北京城整体继承了元大都的城市格局,废弃了北部五里的城池,向南加建了外城,将宫城、皇城的位置调整到居中偏北,在皇城内加建了景山,并在南部增加了多组坛庙建筑。此举不仅通过建筑、道路、园林的组合变化得到更加丰富的空间序列,也使得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一追求自然和人工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辩证统一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


    正如俞孔坚所言:“我们太多地依赖水泥森林的灰色基础设施,排涝、防洪、交通都是独立的、割裂的关系,却不知,最初的自然,本就是个相互关联的大系统。”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