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加拿大海豹制品贸易重点转向中国,遭中国动物保护组织强烈反对
2013-07-31 10:40:41 来源: 作者: 【 】 浏览:381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晓星


    近几年,加拿大海豹制品的出口因为各国不断出台禁令而几近停滞。


    在失去了传统营销市场之后,加拿大海豹捕猎业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亚洲。近几年来,中国动物保护组织也以不同形式表达对在华销售海豹制品的强烈不满,并发出公开信呼吁停止对我国销售海豹制品。


    日前,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开展了一场政府与民间的对话,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与中国非政府组织代表就加拿大对华销售海豹制品一事表达了各自观点。


    中国缘何成为海豹制品销售地?
    自欧美市场相继关闭后,加拿大利用中国动物保护立法滞后,加大对华海豹制品市场的开发力度


    历史上,美国和欧盟曾是最大的海豹制品消费市场。但美国早在1972年就已取缔海豹制品贸易。2010年欧盟实施海豹制品贸易禁令。同一年,一度同样猎杀海豹的俄罗斯也禁止本国商业性屠宰海豹。


    由于其残忍的生产过程、对生态的破坏、食品安全性等问题。目前,海豹制品已被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销售,其中包括: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墨西哥、荷兰、巴拿马和斯洛文尼亚等国家。有的终止了本国的海豹制品贸易,有的则宣布了相关意向。


    在欧美市场相继关闭后,加拿大海豹业迅速萎缩。在此背景下,加拿大加大了对亚洲市场的开发力度,海豹业者激动地高喊“把海豹制品卖到中国去”。


    “中国人不关心动物福利”——长期以来,中国人承担了国际社会这样的片面指责。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又常被当作不人道动物制品的销售地。然而,中国绝非加拿大推广海豹制品毫无障碍的乐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夜空守望者》栏目就是否接受加拿大海豹制品销售到中国展开了讨论。在网友的数千条评论中,99%以上表示拒绝海豹制品。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明确反对加拿大向中国市场出售海豹制品。他介绍说,这些海豹制品涉及到残忍对待动物,残忍杀戮动物。


    加拿大少数海豹制品从业者及其代理人依然向中国兜售海豹制品。加拿大渔业部部长谢伊·盖尔曾在公开场合作出“中国市场会接受海豹制品,因为他们没有动物保护法律,因为他们什么都吃”的表态。


    蒋劲松强调,我国虽然目前动物保护形势严峻,缺乏全面的动物保护立法,但是我国传统的自然保护伦理也是保护动物,尊重自然生态的。如果利用中国当下动物保护观念相对薄弱,动物保护立法滞后,许多民众缺乏必要知识的弱点,无视成千上万中国人反对残忍猎杀海豹的正义呼声,向中国兜售海豹制品,把中国当作全球动物保护的道德凹地,将使得艰难发展中的中国动物保护事业雪上加霜,危害甚大。


    动保组织的抗争与坚持
    在动物保护组织的引导下,各地民众以各种形式表达反对加拿大对华兜售海豹制品的心声


    从2010年开始,先后有100多家民间团体、90000多人(次)、举办数十场活动明确抵制海豹制品。动保网和中国动物保护记者沙龙的联合创办人张丹向记者介绍了中国民间动保组织和各界人士已经进行3年多的反对引进加拿大海豹制品的历程。


    从2009年起,中国的动保组织就开始利用各种形式致力于揭露海豹制品背后的真相。


    2010年11月,动物保护团体在北京举办首场发布会,向公众介绍了海豹产品有安全隐患以及海豹业被国际社会唾弃的事实。


  2011年3月,一场“小海豹Baby”世界首唱会拉开了当年全国反对海豹制品贸易的活动序幕。3月底,商界组织与动保组织举办“拒绝海豹产品、关注动物保护、倡导绿色贸易”的座谈会,一致认为海豹贸易有违中国追求文明进步的潮流。

 


    在当年“两会”期间,张抗抗等多位民意代表提交了反对海豹制品贸易和其他残害动物制品进口的议案。这份提案指出,海豹虽然不属于世界被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但其数量日趋减少,加拿大捕猎者对海豹的野蛮杀戮,将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哺乳动物生存空间日渐缩小。提案建议紧急废除与加拿大的进口海豹成品协议并禁止进口海豹制品。

    同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拒绝海豹贸易海报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把当年的抗议活动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在整个2012年,各地民众继续以各种形式表达反对引进海豹产品的心声,北京、上海、厦门、大连等城市都有市民自发宣传海豹制品的残酷本质,山东、广东、福建等地的大学生以及厦门的中小学生陆续发起抵制海豹制品的签名抗议活动。11月初在大连国际渔业博览会上,志愿者代表当面向加拿大海洋和渔业部代表团递交公开信,欢迎中加两国正常贸易往来,拒绝食品安全无保障的海豹制品。


    进入12月,95家动保机构联名向尚在销售海豹制品的网商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网等发出《禁售海豹制品倡议书》,提请其认清销售此类产品的潜在风险与诸多弊端,呼吁其立即停售在国际上受到强烈抵制的海豹制品,目前已获多家网商积极回应。


    2013年4~5月期间,我国100多个城市(地区),来自教育、医疗、航空、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媒体、文艺、食品安全、农业、汽车业、IT业、电商等诸多领域的社会各界人士为表达加拿大对我国销售海豹制品的不满,纷纷向加拿大大使馆发出公开信呼吁停止对我国销售海豹制品。


    除了表达强烈不满外,中国公众也用实际行动抵制海豹制品。2011年1月28日,名为“别吃朋友”的网友在微博上爆出“2011春晚服装设计师郭培为主持人董卿设计含海豹皮的礼服”的消息,顿时引发热议。之后,郭培通过微博公开道歉,她表示:“因为之前有一张赠送的加拿大海豹皮,在设计上曾经考虑过使用。但是看到广大博友的意见,我非常诚意地接受大家的批评,也感到对我的关怀和大众的慈悲。我保证今后不使用动物皮毛,也对此事表示非常的抱歉。”郭培的行动得到了公众的一致赞赏。


    目前,中国尚未出台《动物保护法》,但根据WTO有关规则规定,有害于环境安全、人类健康和伦理的行为,成员国有权抵制。张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紧急废除与加拿大政府签署的进口海豹制品的协议,并做出禁止进口海豹制品的有关规定,以净化中国市场和维护国家形象。


    今年4月8日,七代志向加拿大大使馆发出了公开信,抵制加拿大政府向中国兜售海豹制品。随后,还发起了“百城万人抵制加拿大海豹制品”活动,号召了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约1万名公众邮寄明信片到加拿大大使馆,表达他们对加拿大海豹捕杀的关切。


    加拿大大使馆在收到大量明信片后,回复了公开信,并确定在使馆内举行此次对话。


    加拿大大使赵朴出席了辩论。他阐述了加拿大在海豹捕杀方面的立场:“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自身作为野生动物以及环境管理者的责任。我们的海豹捕猎规定包含了几乎所有独立观察员所推崇的、国际公认的动物福利原则。经独立机构证明,加拿大的海豹捕猎操作符合生产牛肉、猪肉以及其他肉类产品的操作标准。25年多来,加拿大政府一直禁止捕猎未断奶的海豹幼崽。通过严定捕猎许可证的颁发条件、尽职监测和严厉处罚违反规定者,相关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


    然而,禁止海豹制品贸易也并非易事。据了解,加拿大的海豹制品都有正式的法律证明和手续。目前,中国与加拿大的海豹制品贸易总额不大,但比较稳定,每年大约为100万美元,包括海豹毛皮、海豹油、海豹鞭等。有数据显示,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动物制品占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很小,进口海豹制品所占的份额就更是微乎其微,开放海豹制品贸易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存在商业利益,而是要从其他方面考量。


    海豹是中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能否利用本国法律禁止海豹制品贸易目前还是存疑的。从国际法律来看,如WTO法律中,也没有明文规定禁止海豹制品贸易。中国禁止海豹制品贸易没有理论支持就会被认作设置贸易壁垒。


    大规模屠杀海豹带来哪些生态隐忧?
    专家认为:海豹数量增长,不应成为捕杀海豹的理由,而应减少人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预


    有这样一组数据:加拿大格陵兰海豹数量较上世纪70年代增长了3倍,达到30年最高水平。


    但是,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郭鹏看来,这个数据不能够成为大规模屠杀海豹以期达到维护海豹种群稳定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根据。第一,我们无法根据一个或者两个物种的个别种群在过去近40年内的变化来断定整个生态系统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第二,这样的调查不足以成为对自然生态系统采取人工干预的依据,因为它没有将渔业本身看作是对海洋生态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而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并不客观的视角。


    他指出,从科学的立场上来看,人为地对自然生态进行干预的许多后果是不可能预见的,这样的人为干预行为,如果可以成为政府的决策,则更需要有极其充分的科学依据;这些依据不是来自某一方面的专家,它需要一个中立的科学团体,包括各方面的专家,经过多年相当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且需要经过科学的反复论证和批判才能够得出。


    即使能有足够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干预是必要的,它手段的人道性与非产业化也是首要的考虑。目前世界上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大都与全球工业化以及产业化的普及有关,是由于人过多、过快地向自然索取造成的。


    在西方,科学界对于大规模捕杀海洋哺乳动物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有深刻的认识,这直接导致美国早在1972年全面禁止海洋哺乳动物制品的进口。另外,海豹产业的非人道性也是欧盟在2010年禁止海豹制品进口的一个主要原因。野生动物,从原则上讲,是属于大自然,属于地球本身的。


    在郭鹏看来,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拥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处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不只是潜在的消费者,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如果让它成为破坏海洋生态的力量,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吃亦有道,穿亦有道”,作为一个地球公民,在生态危机重重的今天,不能不负责任地吃,不讲道义地穿。吃关系到生存,可以被称为一种权利,但是吃什么、怎么吃,则关系到生态与其他生命的福利,它更与人的义务和责任相关。


    从抵制美式斗牛到鸟巢表演,到反对外国人到西部猎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反对加拿大海豹制品进入中国……经验不足的中国动保力量在抗争和努力中艰难地前进。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指出,动物保护组织和个人,更要重视动物保护活动模式的本土化,重视动保组织的规范化,重视与公众的交流,消除公众的误解和偏见。这将会是希望与困境共存,突破与挫折同生的局面。


    无独有偶,在全国动保人士以抵制旅游和购买当地产品施压的抗议声中,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政府永远取缔了一年一度的狗肉节。正因如此,行动亚洲等多家动物保护团体与网站、媒体合作推动的“拒绝皮草”运动,就具有了重要意义。将动物保护运动扩散到每个普通的消费者,让普通人都参与到动物保护运动中来,动物保护不再是小众团体的先锋活动,而是公民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