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与市环保局长电视栏目面对面交流
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小怗 见习记者 邵艺 褚方樵 “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你敢不敢跳进玄武湖、秦淮河里游泳?”近日,在江苏省南京电视台“民声”栏目参与“如何铁腕治污”话题讨论时,4 名市民代表向南京市环保局局长包洪新频频发问,不仅问题犀利,还现场数次打断包洪新发言,并轮番进行逼问。 这场关于如何铁腕治污的谈话,经电视台海选出的4 名市民代表各具特点:律师杨歌,来自内蒙古大草原,13 年前刚到南京时,就差点因为南京空气质量差选择离开这座城市;骑行爱好者崔宏箐,因为难以忍受当“马路吸尘器”,他的骑行队伍一直在萎缩;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副教授吴翔,作为环保爱好者以身作则,带领家人和学生一起倡导环保;而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的史锁芳主任医师,更是为近年来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痛心不已。 这4 名代表在各自领域都对环保有话要说,上周末,他们终于通过媒体搭桥,等到了他们的对话对象——南京市环保局局长。 交流逐渐演变成交锋,现场一度火力很足。 “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现场气氛从开始的心平气和对话,转为“ 交锋”,导火索是一瓶水。 一名市民代表给环保局长送上了一份“礼物”:从家附近小池塘里舀出的近乎墨汁一般颜色、被主持人戏称为“黑芝麻糊”的一瓶水。 围绕这瓶发黑的水样,杨歌率先发难:在治理污染上,环保部门已经多次表态,也有很多措施,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污染? 包洪新回答:“ 去年和今年,已经分别关停了173 家、165 家污染企业……”包洪新的发言未完,立即被杨歌打断:“局长,请您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现场多次出现类似场景,市民代表的犀利也赢得现场观众一阵阵掌声。 “你敢不敢跳进玄武湖、秦淮河游泳?” 要求环保局长下河体验水质,近年来成为多地流行话题。而在这次对话中,市民代表也这样要求环保局长。 史锁芳称,他前往苏黎世时,那里的河水干净到令他震惊,“ 别说游泳,连对嘴喝都没有任何问题”。而另一名市民代表吴翔立即向包洪新发问:“身为环保局长,你敢不敢跳进玄武湖、秦淮河游泳?” 对于这个犀利的提问,包洪新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从专业角度通俗解释了水质的几个标准,并坦言南京目前没有一个整体水域能达到游泳的标准。既给了市民代表准确的回答,也阐述了环保部门下一步的工作追求。 “局长会不会遭遇人情局?” 市民代表说,环保局的工作对象多,很多企业都是有头有脸、甚至级别比市环保局还要高,会不会有企业、单位与环保局长私下沟通?而局长的秉公办理,会不会得罪一些老朋友? 对于这个问题,包洪新问答:身在环保局长这个岗位,就要做好得罪人的思想准备,为此也跟老同学打过招呼。“我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就有决心、有毅力,谁敢污染,就跟谁过不去。”包洪新的这番表态,令市民代表频频点头。 “你平时使用什么出行工具?” 史锁芳说,减少开车是一种减少排放的好办法,请问局长平时使用哪种交通工具? 南京的蓝天计划已经展开,为何市民尚未感觉到空气质量的明显改观,是否有一个更为准确的时间表? 包洪新的回答,赢得现场观众一片掌声。他说家里有3 辆自行车,平时夫人、18 岁的儿子出行,多是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已成为他的主要交通方式。 关于环保的时间表,包洪新现场表态,争取用8~10 年时间,让南京的天更蓝。 局长坦言“身上多了一份压力” 半个小时的交流后,杨歌成为“ 民意局长”,与包洪新局长互换座位。 在接受了市民代表的一番责难后,她坦言,环保部门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上管天,下管水,中间管空气,很多污染行为发生在远郊、夜间,使得环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非常辛苦。而环保问题要仰仗全社会所有人的参与,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共同迎来一片蓝天绿水。 节目形式新颖犀利,也给了环保部门与市民面对面对话交流的机会。拿着市民代表送上的被污染的水样以及肺部感染的胸片,包洪新坦言,这份压力也是一种责任和动力。 “ 今天这个节目,很感人。我要把今天录制节目的所思所想所感,转换成环保工作的宏观思路。但归结到一点,就是在环保局长这个岗位上,为全体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品尽我最大的努力。”包洪新哽咽地说。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