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有刀无刃 中看不中用
2013-07-18 09:58: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277次 评论:0

张俊


  有一句成语叫“扁担没扎,两头打塌”,说的是扁担两头如果没有插栓或没做卡口,就会两头滑落,自然也挑不起担子了。


  对比一下中韩两国在空调限温问题上发布的政策,我们会发现,这个看似简单通用的道理,用起来还挺不容易。


  我国和韩国都对夏季空调温度进行了规定。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在2007年6月1日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


  而韩国首尔的规定则涵盖了这样一些信息:“用电功率超过100千瓦以上的建筑”;“如果商家开着门开空调或者室内温度过低”;首次违规,“相关部门会发出警告。如果再次违反规定,商家将依据违反次数被处以50万韩元(约合438美元)至300万韩元(约合2628美元)的罚款”。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几乎仅做出对空调温度的要求,首尔却包含了各种细节条款,如对公共建筑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两种违法行为,一种只需要有开着门开空调的行为,一种是温度过低;既明确了首犯与再犯的不同处理,又确立了执法部门,还规定了具体的处罚数额。


  虽然首尔的规定在字数上和中国差不多,其发布规定部门的级别也没有中国高,但其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却大大优于中国。


  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以上海为例,公众前不久对21个公共建筑量“体温”发现,11处建筑温度都低于26摄氏度,执行规定的还不到一半。全国各地执行情况都不理想,普遍存在不知谁来管、不知怎么管、不知靠什么规定来处罚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对空调温度的要求,真成了“空调”。更令人心悸的是,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


  综观我国出台的规定、政策甚至法律、法规,很多都存在过于粗放,缺乏可操作性的细则,自由裁量空间过大,不好用的问题。说到底,就像没给扁担安插栓、做卡口,自然也就成了滑不溜秋、什么也挑不起来的扁担了。


  政策、法规没“安插栓、做卡口”,有几种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


  其一是“给了刀,没开刃”。我国很多法律、法规,看似要求非常严格、罪名繁多,但真要追究起来,却发现找不到可对应的细则,没有用来追究的手段,甚至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看似很严格,其实不能用;看似谁都能管,其实没人管。


  其二是“偏重礼,缺少兵”。按理说,法是规矩,是处罚,是用来量方圆的。但目前不少法律规范得却很原则,使一些本该是强制性的规定,让步于宽泛和灵活的要求;使一些本该一一对号入座的处罚,成了框架和指导意见。如此一来,一些法律干脆成了宣扬某种倡导或主义的工具。


  其三是“画了饼,难充饥”。很多政策、法规为体现赏罚分明,会做出一些激励性规定。但既没说明怎么考核、奖励多少,又没说奖励的钱从哪儿来。最终,激励性条款成了画出来的饼,并不能果腹,经济杠杆作用也就无从体现了。


  简而言之,就是不细致、不严格、太空洞。这样粗略的政策、法规,又怎么能指望它达到制定的初衷,又怎么能靠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呢?


  细节要考虑可执行度和可操作性,细要细在关键的地方,保证执法时既简单明了,又可行有效。


  去年,北京市政市容委做出公厕内苍蝇不能超过两只的规定。这条规定细则细矣,但谁来数苍蝇到底是不是在两只以内?苍蝇飞来飞去,以什么时间节点来计算?怎么固定证据?


  同时,细节要预判其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考虑方方面面的复杂情况。


  新加坡在制定禁烟令时,就考虑到其实施可能会给娱乐场所经营者带来的冲击,因此允许经营者把两成户外场所和一成室内场所转成吸烟区,并规定吸烟室的通风系统必须与中央系统分开;室门必须密封;顾客必须自己手持饮料进入吸烟室,不准侍应生进出提供服务,以保护侍应生免受“二手烟”的伤害。其考虑之周全,规定之细致,令人叹为观止,其实施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项粗略的政策、法规固然制定起来成本低、出炉快,但却留下了过大的不确定性和片面性,等待它的,只会是被闲置、修改、否定和淘汰。只有那些深入实际做过大量调查研究,进行过全面甚至痛苦的利害权衡和价值取舍,最终找到的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方案和制度,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社会的评判。

Tags:中看 中用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