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违法采金疯狂 青山农田遭殃
2013-07-05 09:30:41 来源: 作者: 【 】 浏览:284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 童克难


  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云南哈尼梯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而与哈尼梯田同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的绿春县牛孔乡,其生态环境正因金矿开采而遭受严重破坏。


  近日,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牛孔乡有群众向记者反映,称云南西迈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迈矿业")在金矿开采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处理上千立方米废弃矿渣,导致绿春县牛孔乡者俄、曼络、牛孔、阿谷、龙洞等5个村上千亩农田被毁坏。而采矿也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昔日的青山绿水现在已经变得满目疮痍。


  西迈矿业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其开矿产生的废渣为何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对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多大影响?日前,记者驱车前往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非法生产带来多大危害?


  由于西迈矿业的大规模违规开采,导致大片农田被废弃矿渣冲毁,山体生态受到破坏,潜在泥石流威胁着群众生命安全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南部,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河流深切。位于绿春县西部的牛孔乡具有高寒山顶、温带山腰、热带河谷的独特立体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另外,这里可开发利用的热区土地面积达两万亩,其中河坝土地面积有4200多亩,是发展反季节农业、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


  除了发展农业有先天优势之外,牛孔乡境内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境内已探明的有金(面积达27.6平方公里)、锰、铅、锌等矿种。而正是对金矿的违规开采,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良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记者驱车从绿春县城出发,行驶大约30多公里,就来到了牛孔乡。站在大山脚下放眼望去,山坡上的梯田长满了杂草,偶而能看到几块梯田里还生长着一些农作物。


  举报人向记者介绍说,这里就是云南西迈矿业有限公司开采金矿的地方。由于西迈矿业的开采规模巨大,大量废弃后的矿渣从山顶滑落下来,直接冲毁了农田。加之采矿毁坏了山顶的水源,导致这些梯田大部分都荒废了。


  沿着坑洼不平的山路往山上行驶,记者看到,山路两边到处都是被雨水和泥土冲刷而毁坏的梯田,田里没有任何植被覆盖,一片荒芜。


  汽车继续向上,转过一座山便停了下来。司机师傅对记者说,由于经常有巨大的石头从山坡上滑落下来,汽车不能再向前开了。


  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记者徒步前行了大约几百米,终于见到了西迈矿业金矿开采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是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放眼望去,巍峨耸立的大山"头顶"上满是创伤,原本青翠的山体也被"开膛破肚",黄色的碎石倾泻而下,像裹着伤口的绷带。


  开矿挖出的砂石和泥土堆放在山坡悬崖的一边,覆盖住农田,形成了高约百米的土石堆,无任何遮蔽。由于没有采取固定措施,体量如此巨大的砂石和泥土堆犹如一把利剑高悬在村民的头上,令人触目惊心。


  站在山坡上往下看,记者看到从采矿点开采出来顺坡倾泻下来的废石已经滑落到了山下。据记者目测,沿着山路向下,这条废石带至少有七八百米长,一直延伸到山脚的公路上。


  在废石形成的下滑带中间,记者发现了一个人工修筑的拦截坝。很显然,由于采矿产生的废石量巨大,早已超出了拦截坝最初设计时的拦蓄能力,导致拦截坝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


  牛孔乡地处低纬度地带,当地降雨量充沛,记者不禁担心,如果遭遇雨水的长时间浸泡和冲刷,堆积起来的大量的废石和泥土势必会顺着山坡倾泻而下,不仅会掩埋掉大面积的农田,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


  当地一位徐姓采砂老板告诉记者,早在前几年,一遇到下雨天气,山上就会有石头往下滑落,有时石头甚至会直接滑落到河道里。


  记者碰到了一名上山割草的当地农民。他对记者说,这几年来由于金矿的持续开采,不断堆积的废石已经毁坏了大量的梯田,而农村用来灌溉农作物的水渠也在金矿开采之初就被挖断了。就在说话之间,一颗直径大约1米左右的石头突然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差点砸中正在说话的记者和这位农民,这一幕着实让人后怕。


  农田被破坏了,村民的生命安全随时受到威胁,村民为什么不向当地政府反映这些情况?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我们)哪个敢哦?之前有人向上面反映,都被抓了起来,我们就更不敢去了。"


  当记者问及这位村民的姓名时,他更是说什么也不肯透露。


  "从去年开始,对于被毁坏的田地政府还给几百块钱的补助,还不知道以后有没有呢。虽然现在我们得到了补偿,但是山被破坏成了这个样子,以后矿产开采完了,儿孙们没有补助,又种不了田喽,日子该怎么过呀?"这位村民的话,道出了当地许多群众的无奈。


  政府部门监管效果如何?


  西迈矿业没有环评手续之前,当地环保部门和林业部门多次下发停产通知,勒令违规生产项目停产,但企业仍采用拖延办法,断断续续进行生产


  云南西迈矿业有限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其下辖的绿春县牛波金矿牛孔矿段项目是否存在违法生产情况?从采矿现场回来后,记者来到绿春县环保局了解相关情况。


  在绿春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领导们均有事外出,无法向记者提供这家企业的相关信息。


  在记者的坚持下,一位自称是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的工作人员又表示此事要经过主管领导的批准。几经交涉,经过近40分钟的等待,绿春县环保局监察大队、污防股和环评股的负责人终于陆续出面,并向记者提供了云南省环保厅"云环审〔2012〕244号"文件。


  这份文件显示,直到2012年8月14日,云南省环保厅才批复了绿春县牛波金矿牛孔矿段3万吨/年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而据当地一位知情人提供的入矿验收表显示,2008年6月,西迈矿业共开采原矿2.65万吨,支付施工方23.74万元,按此计算,每吨原矿费用约为8.9元。而另一份"2008年度工程结算表"显示,2008年西迈矿业共支付施工方88.96万元,那么以每吨原矿费用8.9元计算,当年西迈矿业在没有环评手续的情况下就已经非法开采矿石近10万吨。远超环评报告中的每年3万吨规模。


  绿春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多次勒令西迈矿业有限公司停产整顿,并向记者提供了4份停产通知。


  记者看到,在2006年的"绿环发〔2006〕4号"文件中,指出勒令停产的理由是"单位至今尚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2006年度排污费、排污许可证等相关环境保护手续";


  在2009年的"绿环发〔2009〕1号"文件中,指出"绿春县牛孔金矿建设项目,尚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手续,即投入生产";


  而2010年的"绿环发〔2010〕3号"文件又强调,"我局曾于2009年2月25日下发通知给你公司(牛孔龙土金矿),要求限期补办环保手续。但经我局调查核实,到目前为止,你公司采选厂仍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而一直投入生产……";


  多次勒令停产却没有收到效果。绿春县环保局又于2011年下发"绿环发〔2011〕3号"文件,再次强调,"我局曾于2009年2月25日和2010年1月18日分别下发通知给你公司,要求限期补办环评手续。但经我局核实,到目前为止,你公司仍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这一系列文件显示,西迈矿业有限公司牛孔金矿项目从开始建设时,就一直没有办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审批手续,并进行了违规生产。


  当地一位知情人向记者提供了云南省建筑安装统一工程发票、地方税(费)申报表和云南省西迈矿业有限公司牛孔金矿土石方验收表。这些文件表明,西迈矿业有限公司至少在2008年5月~2011年8月之间的3年多时间里,一直处于生产状态。


  也就是说,在云南省环保厅于2012年8月正式批复西迈矿业有限公司牛孔金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之前的几年时间里,西迈矿业有限公司牛孔矿段项目一直在进行非法生产。


  2011年1月,绿春县林业局也下发了勒令西迈矿业有限公司停产的文件,这也佐证了其非法生产的事实。


  记者看到绿春县林业局下发的文件明确指出,"西迈矿业有限公司在未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自2007年至今在绿春县牛孔乡者俄村委会龙土村民小组后山开采金矿,并擅自改变林地用途41.17公顷,其行为违反了《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后我局曾多次督促你公司提供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意见,但一直未向我局提供任何合法文件,至今你公司仍在采矿。"


  绿春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迈矿业有限公司之所以一直拖延补办环保手续,是因为其法人代表有过更换,在这过程中企业一直采用拖延的办法,断断续续进行非法生产。


  举报人对记者说,虽然企业法人有过更换,而企业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西迈矿业有限公司没有任何环评手续非法生产、擅自更改林地用途的事实并没有改变。

 违规企业为何管不住?


  环保部门对西迈矿业基本情况不了解,企业在环评手续没有得到审批情况下就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管不住的背后,既有监管失职,还有利益的博弈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记者来到西迈矿业公司厂区办公室,一位自称财务人员的女士表示企业负责人都在昆明开会,不能接受采访。当记者问及是否可以帮忙联系时,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领导的电话。经过交涉,工作人员表示厂区有另外一位生产负责人,但最终也没能带领记者找到这名负责人,并表示不清楚此人的去向。


  一边是村民的无奈和愤怒,一边是企业没有环评就进行非法生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和潜在的泥石流危害,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绿春县环保局还是林业局下发的勒令西迈矿业有限公司停产的文件中,都有类似"如不停产,追究责任"等字句。绿春县林业局的文件更是抄报绿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法院和县检察院等部门。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措辞严厉的停产通知对西迈矿业有限公司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约束作用,企业还是照常进行生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绿春县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的话隐约让记者找到了答案。


  单纯按照2011年云南省环保厅的环评批复,西迈矿业有限公司应该每年向当地环保部门上缴约45万元的排污费。而据绿春县环保局监察大队负责人李来仁介绍,2012年,绿春县环保局仅仅征收到25万元排污费。当问及为何企业不能如数缴纳排污费时,李来仁表现的很无奈,只是说"我们工作中确实有困难"。


  而绿春县环保局环评股施股长对西迈矿业有限公司的了解情况更是显现出监管部门管理的混乱。当记者向施股长了解西迈矿业有限公司注册时间、生产规模和其他基本情况时,这位股长的回答只有"不知道、不掌握"。他还表示,西迈矿业有限公司的项目审批由云南省环保厅负责,省市属企业的环评情况他"不清楚"。


  更耐人寻味的是,记者在云南省工商局查阅到了这家企业的注册信息,也正如知情人爆料所述,企业成立至今更换了两次法人。而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这也恰恰说明了在没有任何环评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这家企业已经取得了工商营业执照,为当地税收做出了贡献。


  作为监管部门,绿春县环保局为何对所辖区域企业的基本信息不能准确掌握?一个没有环评手续的非法企业为何可以顺利拿到工商营业执照?在采访结束时,这些问题仍困惑着记者。


  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仍未联系上企业负责人。对于西迈矿业有限公司绿春县牛波金矿牛孔矿段项目非法生产破坏生态环境事件的进展,记者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