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华 韦夏妮
今年2月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以治理“牛奶河”为切入点,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洁城乡、清洁田园、清洁江河”行动,构筑多部门联合执法的环保统一战线,建立环境监管长效机制,还贺州青山绿水本色。
构筑环保统一战线
西湾河经过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西湾镇流入贺江,流域内有452家大理石加工企业,一些企业无视环境污染,将废水就近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使水质受污染,河水呈浑浊乳白色,造成“牛奶河”现象。
面对江河污染的严峻形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管委会主任白锡标在西湾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会上郑重承诺:“要确保西湾河流域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质明显改善。”
“你整,他躲;你走,他排。”提起这条长达40多千米的“牛奶河”,贺州市环保局平桂分局副局长贺道斌说,“河道附近的石材加工企业多而小,大都是作坊式的,治理起来相当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贺州市构筑环保统一战线,建立环境安全监管制、环境风险分析周会制、环保工作联动制等机制,以“牛奶河”西湾河治理为切入点和重点,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清洁江河”行动。
贺州市要求,各县(区、管理区)政府对辖区内的“清洁江河”活动负总责,分区域、有步骤地推进整治;环保部门牵头对工业企业进行环境监管,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及附近支流水质的监测监控;市政管理部门牵头开展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牵头开展畜禽养殖清理整顿;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取缔非法采矿点等,各部门层层联动,联合执法,形成了“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共同推进”的环保统一战线。
在“牛奶河”逐渐恢复江河本色的同时,贺州的“清洁江河”行动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截至目前,贺州市共出动两万多人(次),检查企业600多家,清理江河160多千米,清理沿江沿河垃圾和城镇生活垃圾2000多吨。全市共清理取缔非法采矿(砂)点59个和非法选矿点41个,查扣16台铲车;取缔非法采砂点83个,扣押非法采砂工具16台,清除采砂淘金船28艘,有效打击了非法采选矿、采砂行为。
标本兼治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活动要彻底做到长治久清、防止死灰复燃。”贺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明指出。
“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把废渣、废料全部消化,才能根治江河污染。”平桂管理区永庆石材厂老板李圣安说。
实施循环经济一直是贺州市近年来的努力方向。平桂管理区先后引进以大理石废料、废渣为原料的重钙粉企业100多家;开工兴建了新材料产业园,利用重钙超细粉,加工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新型环保涂料、无机降解塑料、环保石头纸等新材料,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李圣安说:“如今我们管理区已初步形成了大理石原料—板材和工艺品—人造大理石板—重钙超细粉—纳米级重钙细粉—重钙粉体下游产品的石材产业链。”
贺州市还适时出台了《贺州市河道采砂管理细则》,划定禁采区,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对河道采砂权实行招投标,有效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同时,对整顿对象实行整治与帮扶并重、技改与规范同抓的策略,千方百计为企业及经营户主排忧解难,共同攻克环保难关,实现整治与发展两不误、双促进。
立足生态优势打造宜居城市
赵德明坦言:“生态优势是贺州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贺州市的干部换了又换,不变的是绿色发展理念。早在3年前,贺州就把发展循环经济写进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部署。
2010年,贺州市作出《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绿色增长,保持好维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培育生态文化,塑造绿色品牌,打造全区最干净、最优美、最宜居的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争当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贺州正努力创造干净舒适的宜居宜商环境,集中优势打响山清水秀、环境整洁的品牌,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