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去拓展怎样的发展空间(三)
重的作用,因此WWF希望,“十二五”规划中的16%能源强度指标能够超额实现。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中,还着重强调了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支持下,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处在持续攀升的趋势。 无论是国内的发展还是海外投资政策的制定,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同时能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 WWF同时对中国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关注表示欢迎。但正如许多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一样,更高的收入极易对地球自然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WWF希望中国能够在关注生产的同时,关注可持续消费模式,以减少因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
应成为民间环境智库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杨方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行业“十二五”规划意见的征求过程中,包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案中,公众参与都成为亮点,公众的声音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决策者注意到,这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创造了条件。
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被突出放到下一个5年规划的重要位置。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公众参与是关键。作为民间组织,应提供试点经验和案例,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以发挥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独特作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关键内容,降低能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企业和个人的行动。这些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更多实践的经验,提供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而民间组织恰恰可以是协助寻找解决方案的力量。 在过去的几年中,民间组织已经开始了尝试,有的民间组织在城市推广绿色出行方式;有的民间组织推广低能耗家庭;还有的民间组织把目标投向在低碳浪潮中未被关注的农村社区,这些深入社区和公众的实践,恰恰是政策实施的关键。 生态环境保护是许多民间组织最关心的议题。在“十二五”规划意见征求中,一批多年从事森林保护的民间人士集体建言献策,把多年工作中遇到的经验反馈给规划制订部门,就林业发展中相对薄弱的天然林保护、森林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认证等问题,系统地提出建议,并提供民间组织多年工作的经验和案例。 民间组织的优势在于其创新性,通过深入社区,来试验新方法、新机制。即使试验失败,其试验过程中可以总结提炼的经验,为国家的政策制订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更多的民间组织可以承担“民间环境智库”的功能,在环境议题上提高其专业性,使自身具备“民间环境智库”的能力。 民间组织的另外一个优势是来自于公众,能够代表公众表达意见,而更加贴近公众的踏实工作,做公众的倾听者,也将是未来民间组织参与落实生态文明战略所必需的。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