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黄河源有多少美可以重现?(二)
2011-03-31 21:46:40 来源: 作者: 【 】 浏览:7454次 评论:0


  “金矿离表层土很近,拨开表层土壤就可在沙里淘金。”更桑加说。


  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采金占用草地1600万亩,毁坏草原50万亩。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不得不直接开展治理,将上千万资金砸了进去。


  在人为破坏的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更低。气候变暖、蒸发加大成为生态环境逆向演化的驱动力。冰川萎缩、雪线上移、湿沼旱化,多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导致草场严重退化、土地冻融性沙化和荒漠化。


  数据显示,三江源区90%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达1.87亿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8%,现实十分严峻。

 

  沙化治理的困境
  5年治理能否应对50年挑战?

  从玛多县城出发,沿214国道向东3公里,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湖泊和沼泽。远远望去,星星点点,波光粼粼的湿地如星辰洒落大地。星星海,一个由400多个大大小小小湖泊形成的奇观,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玛多县沙漠化土地防治项目的第一站。


  据韩尚军介绍,2005年以来,玛多县沙漠化防治总投资1847万元,治理面积22万亩。其中,2005年第一项防治工程就在星星海大野马岭路段。


  记者来到星星海治沙工程实地时,是清晨7点多。跨过铁丝围栏,踩在松软的沙地上,土石垒起来的防沙格中,一丛丛人工播种的披碱草高10厘米左右。


  韩尚军说,这一处是较为成功的人工补播工程治沙项目。“从2005年至今,共安装围栏近2.2万亩,人工补播1900亩,工程治沙800亩,但这只是治理了极小的一部分。”在晨霭中穿过蒙蒙大雾,记者依稀看到远处无边无际的沙地。


  据韩尚军介绍,采用这种方式治沙的费用为3300元/亩。由此推算,星星海沙化面积114.25万亩,就需要资金近38亿元。然而,星星海只是三江源区沙化的一部分,要全部治理沙化,投资着实巨大。


  尽管人工补播的草已使植被覆盖度大大提高,但沙地中鼠洞密布,记者一不小心竟深陷其中。


  同行的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杨永顺对记者说,这就是典型的草原黑土性退化形成的沙地,“由于过牧、冻融、风蚀和水蚀,土层开裂,草皮松动,土层成了老鼠的乐园。浅表层腐殖质逐渐流失,草类无法生长。”


  而困扰沙化防治的,还不只是资金问题。据杨永顺介绍,黑土滩内可食牧草比重减少、草场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已经变劣。仅通过长期封育难以恢复,但在高海拔地区,不适合人工植树种草,只能通过人工辅助封沙育草的方式来遏制沙漠化进程。


  封沙育草也面临着挑战。据韩尚军介绍,人工补播的披碱草一般三四年就会退化,“原生植物生长年限很长,退化后很难自发恢复,若从别处移栽,由于高原夏季短,移栽后的草种很难成活。”


  距离玛多县近200千米的玛沁县,也是黄河源沙化严重的地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玛沁县可利用草地面积1628.01万亩,现有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8%。


  记者在玛沁县的黑土滩治理工程实地,远远望着一片碧绿,禁不住一阵兴奋。但玛沁县草原站站长才让太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主任侯生库提醒记者别高兴得太早。


  走近草地,才让太指着那一片碧绿,苦笑道:“这些都是杂草,真正的草原牧草是金黄色。”记者恍然大悟:路上一片片漂亮的碧绿恰恰是草原退化的标志!


  谈到黑土滩治理工程,侯生库和才让太喜忧参半。他们和韩尚军的担心一样:补播的披碱草寿命仅5年,5年后怎么办?


  玛沁县的黑土滩治理工程是2007年开展的,治理面积4.87万亩,5年大限陆续就要到来。而玛沁县的黑土型退化面积达344万亩。


  是否还有别的办法?韩尚军说,青海省水利厅曾经用50亩试验田来试验化学固沙,即用化学黏合剂尝试将沙黏合固定,但没有成功。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09年累计完成封沙育草22.41万亩。《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是2005年8月启动工程的,现在的黑土滩治理和沙化防治工程都还未满5年。


  生态监测结果显示,草地沙化防治区植被覆盖面积平均提高23.2%,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20%提高到80%。然而,当5年大限到来时,情况将如何?


  据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指导中心主任田俊量介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有3%的地区出现了明显好转。然而,虽然草被覆盖度有了极大提高,但是草根层的恢复至少需要50年,土壤层的恢复至少需要80年~100年,“防治和保护工程任重道远”。

 

  退牧还草的背后
  如何寻求新的生态平衡?

 

  为预防草场持续退化而采取的退牧还草,无疑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重中之重。


  据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工程总监郜贵恩介绍,保护区确定退牧还草

责任编辑:admin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