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企业在嘉禾县有多少家?
雷向东: 有接近20家吧。 (字幕提示:2010年1月7日画面) 记者: 是政府监管的问题吗?还是说政府不忍心下这个刀? 湖南郴州嘉禾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来华: 不存在。不存在我们不忍心下这个刀(关停)。 记者: 那为什么关不了呢? (电话采访: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 王灿发: 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现在大部分的立法都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来做的立法,真正特别适宜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还是很少。再一个,对于现有的立法执法部门应该去严格地执行,特别是应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这些机构的力量,比如县级环保部门应该增加编制,让他能够去管。另外应该发展公众的监督,因为一个地方如果是保护那些污染的企业为了发展经济的话,没有公众的监督,那环保部门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 白岩松: 在专家为我们解读为什么现在农村污染越来越严重和怎么应对之前的时候,我们为大家罗列了一些其实可能大家也知道关于很多的孩子,包括很多的农村地区铅污染或者说铅中毒这样一个事件。这样的新闻我们知道的不少了,其实现在的确一回到农村的时候,相对来说经济欠发达,对很多来的工业项目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不知道有可能是欢天喜地迎来一场灾难。另外一方面在环境意识这方面以及博弈的能力这方面跟城里人比又差不少。因此往往在农村出现了污染之后的情况是,等到你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比较严重的地步了,就跟很多的农村一旦农村人发现自己得了癌症的时候,一般都是后期了。 过去把农村跟工业连在一起是中国人发明这样的一个词,当然代表了两亿多的群体,叫“农民工”。现在把农民、农业跟农村和工业连在一起的时候,不得不谈到污染。这就不得不谈到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汇叫“产业转移”,这就是节目一开始的时候我提出的那个问号。有很多发达的地区当把自己的一些产业开始进行转移的时候,它可能转到了西部,也转到了城市到农村当中,它会带来什么呢?你看看我的一位同行是这样说的:“与转移阵地的传销类似,近年来很多东部沿海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逐渐转移到中西部省份。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省份普遍有‘项目饥渴症’,他们的监管水平和力度相对不足或‘被不足’,与污染隐患累积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监管的严重不匹配,需要注意”。对,现在在中国的很多县在发展的时候,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他去招商引资,其中一定会说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环境容量大”,这句话的潜台词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像上海今年又有76家化工企业要转移了,转移到哪儿去呢? 解说: 今年内完成76家企业搬迁调整,2012年底前完成非工业园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布局调整。上海这个长三角经济的龙头,再次作出了企业搬迁的部署,而这样的动作已经持续了四年,化工搬迁计划启动于2007年,市区和水源地的化工企业都陆续走上搬家路。 (电话采访: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赵来军) 赵来军: 上海市化工产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内环还有中环以内人口特别密集,这些地区还有一些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仓储企业,如果要发生泄漏和爆炸,这些危险性就大了。市政府当时决定做了《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上海市要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仓储企业进行搬迁调整工作。 解说: 为安全,城市主动规划,而实际上市场规律也在自发调解。上海的产业升级推动的企业转移已经引来无数的橄榄枝。关于化工业具体的细节,记者是在贵州省政府网站找到的,名为“上海产业对外转移的重点领域”,作者署名为: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其中转移的传统产业重点第一位就是零星化工。零星化工主要是指不在化工基地的化工企业,目前有600多家,其中一部分将淘汰,一部分进入现有化工区,这些产业中的一些企业需要通过产业转移寻求发展空间。比如危险化学品,2012年外环内不在工业区的企业将全部取消,这些企业面临转移。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这样的发展契机显然对西部地区格外有吸引力,而实际上不仅仅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也在进行之中。 (字幕提示:2008年9月30日新闻) 西斯尔岩棉制品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吴伟英: 按照(广东东莞)石龙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我们到(2008)年底前就要把这块地返还给他们。 解说: 按照广东省政府提出的“腾龙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高端技术产业,把珠三角重新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基地。从承接当年国外的“三来一补”到如今的“腾龙换鸟”,珠三角的发展轨迹印证着许多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轨迹,但这样的转移如何才能不把污染也转移,则备受关注。去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 白岩松: 这就是那一份《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毫无疑问,产业转移是国家大的政策和方向,但是这里可是明确地写着,“坚持节能环保,严格产业准入”,有这句话,“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来转入”,但是我们做的到吗?这些年不断地有新闻在反驳这样国家的政策。 上海企业他的一些化工企业向哪儿转呢?我们看一下,基本上是两种模式:一是迁入专业园区,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这基本上是在上海本地。二是迁往环保政策仍相对宽松的安徽等中部省份,以及长江以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样三行字里头会隐藏着怎样让我们非常担心的故事呢?接下来听听环境法的专家,他的忧虑和担心会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