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孕育了中国最早山水诗的楠溪江,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看了之后曾经感慨:“我可以负责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最美的。”然而这个可以和桂林漓江相媲美的河流,因众多小水库的建设,变得千疮百孔,几近消亡于小水电之手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永嘉县政府鼓励县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独立或合股开发小水电,掀起了小水电开发的热潮,现有的一部份小水电就建于那个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态论证,留下了不少隐患,其生态负作用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如果说当时建小水电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那么,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政府决策中份量日益加大的今天,再在楠溪江上建大坝发电,就值得反思。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不得建设有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工程,核心区严禁建设任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无关的项目”,如今在楠溪江内建水库,就已经属于明白无误的违规操作了。
其实在2000年以来,因为当地群众的反对,当地政府在楠溪江上规划建设的水库,如鲍江水库、张溪水库、新龙溪水库等,最终都被否决了,投资商也损伤惨重。这些教训都值得当地政府部门引以为诫。
规划建设南岸水库之所以引起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是因为有着惨痛的教训。看看污染的河流、看看水库放水导致人员死亡事件、看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世世代代依赖楠溪江休养生息的人们怎么会相信水库的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呢?
在规划建设包括鲍江水库在内的水利枢纽工程时,就有专家指出,水是楠溪江的根本,水库建设后,将使大坝上游长达数十公里的溪水全部截留,在雨水不足的情况下,无疑将截断楠溪江的主心骨,将活水变成死水乃至将中下游变成“白溪”,山水景观彻底破坏。如若南岸水库上马,势必将面临同样的情况。
一些人以“开发楠溪江”之名,行破坏楠溪江之实。当水库建设一而再、再而三地盯上楠溪江,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驱动?毫无疑问,官员打造政绩和投资商追逐利益脱不了干系。楠溪江已经自由流淌了亿万年,对当地政府来说,保护好楠溪江的青山绿水,就是最大的政绩。
楠溪江脆弱的身躯已经疲惫不堪,她已经没有能力再承担起一座水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