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局长表示 增雨催化剂对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 人民日报 》( 2012年06月06日 09 版)
本报北京6月5日电 (记者刘毅)我国目前全年人工增雨大概500亿立方米,人工影响天气播散的碘化银等催化剂对生态环境是否有不利影响?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今天表示,碘化银、干冰、液氮等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微不足道。 郑国光今天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他说,各地过去关注干旱时需要人工增雨,其实真正到干旱季节,适合人工影响天气条件的时候并不是很多,大晴天人工“造雨”是不可能的。每年下落到中国大陆表面上的水有6.1万亿立方米,现在人工增雨是有限的,增加降雨效率约10%—15%,全年人工增雨大概500亿立方米。 郑国光解释说,用碘化银作催化剂,是因为它的结构和云里面有些小冰晶的结构是一样的,一克碘化银可以产生大概10的10次方到13次方的冰晶凝结核。一发人工增雨防雹炮弹含一克碘化银,全国一年大概要用90万发的炮弹和火箭弹,需要碘化银不到一吨,换算成银可能就是200公斤到300公斤,分布在大概5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郑国光说,有的催化剂用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还有一种是液氮,氮是大气里面自然的气体,大气里面78%是氮气。而且,人工影响天气播散的催化剂的量比较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郑国光建议,把常规的抗旱增雨变成全年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特别是西北、东北、华北这些缺水的地方,应开展全年的人工增雨作业。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