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平时啰嗦 关键时怎么没话了?
2012-04-10 13:18:4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1152次 评论:0
徐琦


  3月30日晚,大风裹挟着沙尘袭击了北京,放眼望去,天色发黄,停在户外的汽车落满尘土。而突遭浮尘天气洗礼的北京市民却显得异常平静,并没有太多不满情绪。有网友戏称,市民的反应难不成是在发扬以“包容”为特征的北京精神?


  当然,北京市民能表现出这样的包容也是有原因的。首先相关信息通报得还算及时。发生扬尘天气的前一天,气象和环保部门曾预报会有浮尘,局地伴有扬沙。这至少让北京市民知道这事儿是老天闹的,有关部门已经尽到了广而告之的责任。其次,每年的4月,本就是北京发生沙尘天气的高发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见惯不怪,也不会对政府部门有太多怨言。


  然而,相关部门在这次沙尘天气中的表现在市民心中算不算得上是无懈可击、无可挑剔的理想状态呢?远远没有达到。


  根据当天夜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不少区县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小时浓度飙升,各地区PM10浓度先后达到500微克/立方米以上,情况最严重的海淀区甚至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虽然24小时的PM10均值超过500微克/立方米时,就属于“重度污染”,但因为沙尘天气仅维持一小时左右,再加上大风天气,因而大部分子站的平均污染指数还只是“轻度污染”。而气象局方面则解释,北京此次出现的沙尘天气不是气象学意义上的沙尘暴,应该算是浮尘天气。


  在气象学上,把沙尘天气具体分为扬沙、浮尘和沙尘暴3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严格定义和指标要求。沙尘暴与浮尘或扬沙的区别在于能见度,只有当能见度小于1公里时才可算是沙尘暴。而当夜的能见度至少有将近10公里,自然算不得沙尘暴。因此,气象和环保部门都未向公众发出和沙尘暴或重污染有关的预警信号。


  轻度污染而非重污染,沙尘而非沙尘暴,有关部门发布信息时的用语谨慎、逻辑严密,生怕一点点夸大了事实。这样做似乎有足够强大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但独独漏掉了对公众实际感观的考量。


  在北京市民看来,这样程度的沙尘天气已经形同“降土”,完全够得上是极端天气,对市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连中国气象局的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坦承,“沙尘天气造成空气质量急剧恶化,我也闻到空气中沙尘的味道。”明明人人皆知的事情何必非要讳莫如深?对于公众来说,他们更急需的是搞清楚那些专业气象术语,抑或只是想知道这样的天气对自身意味着什么?答案不言自明。


  对于这一点,其实气象部门应该早有心得。如今的气象预报,信息量较之以前已经大为增加,也更加人性化。在过去预报温度、湿度、风级、风向、雨量等常规信息的基础上,还伴有一大串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数。据了解,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气象指数共有20个。除了我们熟知的紫外线指数、洗车指数、感冒指数、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穿衣指数外,还有舒适度指数、息斯敏过敏气象指数、化妆指数、美发指数、晨练指数、逛街指数、晾晒指数等。


  天好的日子里,听到这样啰嗦冗长的气象预报,说得再详细再清楚,难免令人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厌恶;而到了满天沙尘的时候了,气象预报却变得谨小慎微,各种五花八门的指数也销声匿迹了,这又是什么缘故?


  随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气象预报信息的依存度在逐步加深。能否像预报下雨、下雪一样预报降尘量,以让大家更好地做好应对准备?能否在沙尘袭来之前提早建议大家不要外出,即使外出也要做好戴口罩、关窗等防护措施?这是公众对气象预报最直接、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尽管“下土”预报与其他天气现象预报相比难度更大,因为其受大风、降雨、裸露地面情况等其他因素影响很大,同时,也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和总结。但与预测PM2.5浓度相比,从技术上来讲还是具备可操作性的。只要在探测手段上精细化、立体化,不断提高对大气运动演变规律的认识程度,这样的预报是有望实现的。


  无论是天气预报还是环境监测,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因而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而非仅仅在抠字眼上下功夫,陷在各种技术术语和科技标准里出不来。孰不知,任何标准都是根据人的需求不断变化的。缺了PM2.5数据的环境质量标准,因为与公众感观不符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平时说得天花乱坠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的天气预报,自然也不招人待见。


  诚然,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一次的预报与实际一致。但是对于气象科学工作者来说,永远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应该是永恒的目标。

 

气象局否认北京沙尘暴


    中国环境报综合报道 中国气象局在3月31日例行发布会上,否认了前夜北京突现“降土”的天气是沙尘暴。气象专家解释其为浮尘天气。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则解释为内蒙古部分城市南移的浮尘天气。


  3月30日夜间,风力虽然减弱,北京市却开始出现浮尘天气,根据市环保监测中心统计,各地区PM10浓度先后达到500微克/立方米以上。3月31日早上四五点钟浮尘移出北京,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使得大部分子站平均达到三级“轻度污染”。

 

  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表示,此次并非沙尘暴,而是浮尘天气。其解释,3月30号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北京以外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沙尘暴或扬沙天气,北京受西北气流影响,在远距离输送和本地的大风输送下,当晚入夜能见度降低,个别地方出现了能见度不到10公里的浮尘天气。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