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上,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产生最重要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交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等问题随之而来。拥挤的交通让人们烦躁,高昂的房价让人们担忧,污浊的空气让人们呼吸不畅,人们不禁困惑,到底我们该不该发展城市?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速度发展城市?是用户籍制度控制城市人口数量,将农民永远捆绑在田间地头?还是靠不顾一切的“圈地运动”,为城市化而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两种选择恐怕都有所偏颇。作为载体和平台的城市,如果发展太慢,就无法起到促进工业化、市场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就会限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如果发展太快,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揠苗助长不可取,因噎废食也不应该,发展城市其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在提高城市化率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好农民向市民转化后的就业问题,解决好城市硬件设施配套建设问题,解决好城乡接合部管理问题等。城市化的发展不仅要抓速度,更要看质量。因为无论采取怎样的发展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让人民分享发展带来的成果。没有让老百姓感到幸福的发展是失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