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放眼国际社会,近年来,依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对各自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重点是进一步提高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普遍增加了PM2.5浓度限值以及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此外,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还增加了镉(Cd)等重金属污染物限值。
不同国家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哪些修订?每次调整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哪些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报特选取美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作为样本,回顾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探寻空气质量管理的普遍规律并借鉴相关经验。本期为系列报道的第一篇:美国篇。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俊
美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在国际上拥有不错的口碑。作为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何特点,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记者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所长武雪芳。
武雪芳表示:“从1971年至今,40年来,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经过了10次修订,每次修订调整都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美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要从1970年说起。据武雪芳介绍,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清洁空气法》(CleanAir Act)修正案。《清洁空气法》将国家管理的大气污染物分为基准空气污染物(CriteriaAir Pollutants)和有害空气污染物(HazardousAirPollutant,HAPs)两类。
对于基准空气污染物,《清洁空气法》明确规定,应在环保局成立后12个月内制定完成并发布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这一要求,美国环保局于1971年4月30日首次发布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tional AmbientAirQualityStandards,NAAQS)。
根据《清洁空气法》,基准空气污染物是指:普遍存在于环境空气中,对公众健康和公共社会物质财富有害,且在大尺度区域范围内对公众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比有害空气污染物大的环境空气污染物。
“起初的基准空气污染物共6种,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总悬浮颗粒物(TSP)、光化学氧化剂(以O3计)、碳氢化合物(HC)、二氧化硫(SO2)。”武雪芳说,“后来又增加了铅,取消了碳氢化合物(HC)。”
美国的标准分级制度是怎样的?“这些在《清洁空气法》中都有相应规定。《清洁空气法》要求,应根据保护对象制定基准空气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据武雪芳介绍,美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两级,一级标准(Primarystandards)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包括保护哮喘患者、儿童和老人等敏感人群的健康;二级标准(Secondarystandards)是为了保护社会物质财富,包括对能见度以及动物、作物、植被和建筑物等保护。
谈及标准的修订,武雪芳说:“根据《清洁空气法》,美国环保局原则上需要在1980年12月31日之前审查已经发布的标准,之后审查工作每5年一次,并根据每次的审查结果决定是否修订标准。”
“40年来,美国环保局根据每个阶段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国家管理需求,对标准进行过多达10余次修订,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效地保护了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武雪芳说。
二氧化硫(SO2):
控制时间为何调整?
据武雪芳介绍,美国在1971年首次制定二氧化硫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于1974年和2010年进行过两次修订。
1971年首次制定的标准规定,一级标准规定了年平均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80微克/立方米和365微克/立方米;二级标准规定了年平均和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60微克/立方米和1300微克/立方米。
“1974年的第一次调整废除了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武雪芳说,美国环保局根据审查评估结果认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低于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就可以保护作物正常生长,因而做出调整。
“1980年之后,美国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水平持续显著下降,远低于国家标准。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在较低浓度水平下,控制1小时平均浓度就可以保护短期和长期暴露的健康效应。”武雪芳说,“因此,2010年,美国环保局在一级标准中增加了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200微克/立方米;废除一级标准年平均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据此,美国现行二氧化硫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一级标准仅规定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200微克/立方米;二级标准仅规定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1300微克/立方米。
铅(Pb):
浓度限值怎么收紧?
铅最初并未出现在1971年发布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美国于1978年首次制定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仅于2008年进行过一次修订。”武雪芳表示。
据武雪芳介绍,美国1970年修订《清洁空气法》时,认为环境空气中的铅主要来自含铅汽油和有色金属冶炼等污染源,只要有效控制这些污染源的铅排放,就可以显著降低环境空气中铅的浓度水平,保护公众健康。1977年,美国修订《清洁空气法》时,采纳了有关方面的建议,将铅列入基准空气污染物。
美国于1978年制定实施铅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仅规定季平均浓度限值,为1.5微克/立方米,一级标准与二级标准相同。
“1978年后,由于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美国环境空气中铅的浓度水平很快就下降至标准以下。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即使在较低的血铅浓度水平下,仍然存在健康效应。”武雪芳说,“为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2008年,美国环保局将铅的浓度限值收紧为原标准的1/10,规定3个月滑动平均浓度限值为0.15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NO2):
标准制定有哪些进展?
美国在1971年首次制定二氧化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仅于2010年进行过一次修订。
1971年首次制定的二氧化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仅规定了年平均浓度限值,为100微克/立方米,一级标准与二级标准相同。
据武雪芳介绍,1977年《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