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冉小霞
观音桥现在吵不吵?主城哪些功能区域目前噪声超标?如今,重庆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根据分布在主城的21个自动监测点实时发回的数据,就可以及时分析掌握主城声环境情况,并将数据提供给宁静办等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噪声控制措施,深化“宁静行动”,为市民营造一个更加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
超标噪声实时显示
当监测站点所测得的数据达到噪声上限值时,系统就会显示出来,监测人员能立即采取措施,查找噪声源头,防止噪声超标。
记者近日跟随重庆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走进了重庆主城区噪声监控中心控制室。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首先进入“重庆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综合平台”系统,点击“噪声环境分布图”,分布在主城区的21个噪声监测点位就清楚地显示在GIS地图上了。在这个地图上,每个点位都有实时变化的噪声值。点位分为绿、黄、蓝、红4种颜色,依次分别代表了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商业金融、居商混杂为主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工业生产为主,需要防止工业噪声的3类声环境功能区;以交通噪声为主的4类声环境功能区。
随后,记者随机选取了其中位于江北区的观音桥点位。当时是17:22,记者看到这个点位的噪声瞬时值为58.2dB(A)。
“每一个功能区都有自己的噪声限值,比如,1类功能区在白天的噪声限值为55,当监测站点所测得的数据达到这一上限值时,系统就会在中心控制室电脑上显示出来。这样一来,监测人员就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查找噪声源头,防止噪声超标。”重庆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
据介绍,重庆主城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由噪声自动监测前端、数据传输系统和控制中心3部分组成。噪声监测前端对城市噪声数据进行精确采集和现场监测,将采集到的噪声数据传送到声级计进行处理分析、保存,再通过网络连接设备(CD-MA-1X),将数据传到中控室,中控室根据获取的噪声数据,生成一个重庆主城区噪声分布图。此外,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网络还具有录音功能,通过专业软件对记录的噪声事件进行频谱分析,能够判断噪声的源头,实现对噪声敏感区域的治理以及噪声源头的预防。
目前重庆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前端站点的采集间隔为1秒,前端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以文件方式进行存储,并按照设定的传输间隔,自动将数据文件传输到中心服务器上,中心服务器上则将接收到的数据文件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小时、日、周、月、季、年的统计数据报告。
监测逐步实现自动化
实现全天候连续监测、无人值守、适时传输、系统自动校准,并发布噪声环境质量日报。
观音桥步行街、重大校区、港城工业园区……21个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站点分布在重庆主城九区,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连续监测、无人值守、适时传输、系统自动校准,目前已开始发布噪声环境质量日报。
据了解,2007年以前,重庆主城区设有7个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点,采用每季度手工监测一次、各监测一天的方式。随着重庆直辖后城市建设和改造范围的不断扩大,噪声适用区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监测技术已无法满足环境噪声管理的需要。为了全面、客观、有代表性地反映主城各类功能区声环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加大监控力度,重庆根据主城区城市功能现状及发展规划、人口及交通路网分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历年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和主要噪声源分布等情况,参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对监测点位布设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共建成了21个噪声自动监测站。
据悉,重庆目前共有245个噪声监测点位,但并未全部实现自动监测。接下来,重庆将进一步建设噪声自动监控预警系统,逐步对各个区县的重要噪声监测点建设自动监测网络,以实现对噪声的自动监控、分析、评价和预警。
相关新闻
敏感建筑周围200米禁止建娱乐场所
《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了更好地从源头控制噪声污染,《办法》禁止在居民楼、学校、医院、机关等噪声敏感区域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立产生噪声和振动污染的娱乐场所。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新建、改建、扩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或者从事金属加工、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活动。
同时,为了治理交通噪声,《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交通干线,应当合理避让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在用机动车辆开展定置噪声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符合标准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并规定机动车在禁鸣路段不得鸣笛。
《办法》还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非机动车和滑轮车、手推车等不得噪声扰民。规定空调器、冷却塔、抽风机、发电机、水泵以及住宅区域的配电、供排水等设施、设备排放噪声应当达到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