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PX上马困局如何破解?
2013-05-14 09:50:4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405次 评论:0
 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邻避冲突,但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PX项目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利益和经济博弈,这就需要通过谈判的过程来进行补偿。


    政府本身就可以与厂商进行谈判,商讨更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做法。

 

    


  和谁对话?


  何艳玲,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公共行政评论》编辑部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地方政府管理、政府改革、社会管理与社会组织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30余项课题研究,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多个政府、部门决策顾问。


  为什么对话?


  一些地方在上PX等化工项目时,遭到居民的抵制。有些居民担心环境风险,对当地政府作出的说明和保证并不信任,希望完善公共决策制度。有些居民就是不想上重大化工项目,因为不希望所在的城市成为工业城市。PX上马似乎走入了困局。我们想知道,谁有权利决定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方式?PX上马困局如何破解?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和完善决策制度哪个更重要?地方政府需要进行哪些转变?


  对话人 何艳玲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黄婷婷


  点击一


  焦点关注 PX项目与传统邻避运动的不同之处
  关键思路 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利益而非公共利益


  记者:最近媒体经常提到一个词,叫邻避运动。比如在建设垃圾处理场时,附近的居民通常都会反对,说别建在我家后院。可PX项目与垃圾处理场不同,垃圾处理场是一个地方必须建设的公共设施,而PX项目对一个城市来说不是必须的。您如何定义PX项目?是否属于邻避项目?

 

  何艳玲:PX项目与变电站、垃圾处理场确实不同,前者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利益,是可上可不上的;后者代表的是公共利益,比如现在垃圾围城,必须建设垃圾处理场。从这个意义来说,PX项目与传统意义上的邻避项目不同。

 

  记者:地方政府希望引进效益高的项目,这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增加民众福利是有意义的。PX项目就是这样一种收益很高的项目,为何却屡遭反对?

 

  何艳玲:这种反对有几种可能。最主要的可能是认为成本与收益不对称。如果一个决策需要居民付出一定的环境成本或承担一些环境风险,但给出的收益却不一定对称,那么就会有人反对。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第二种可能是价值观的差异。价值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主观判断。一个东西你认为好,我却认为不好。


  第三种可能是个体化的,就是完全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

 

  记者:化工项目很难做到零风险,发达国家也在上PX项目。有观点认为,发达国家民众环境意识普遍较高,却没有拒绝这一项目,而我国民众环境意识相对来说较低,却如此谈PX色变,这是比较奇怪的现象。您如何解释?

 

  何艳玲:一方面,这涉及的是居民对当地政府是否信任。如果一些居民对政府是不够信任的,认为项目上马之后不一定能做到严格监管,环境风险不能完全控制,那么即便许诺的收益再多,居民也会选择反对。


  另一方面,涉及的是居民的知识储备问题。如果居民的环境意识很高,但是对化工项目不足够了解,那么即便对地方政府充分信任,也可能反对。


  点击二


  焦点关注 是否认同民意不理性的观点
  关键思路 理性的决定不等于正确的结果,居民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说明社会在进步


  记者:有人反对PX项目是认为收益与成本不相称,有人是因为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还有一些人提出,即便PX项目收益大、风险可控也不要,就是不希望所在的地方成为工业城市,希望选择另一种发展路径。谁有权利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式?如果大多数居民宁愿发展慢一点也不成为工业城市,是否应该顺应民意?是否就不应该上马PX项目?

 

  何艳玲: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如果一个地方的大多数人都不希望成为工业城市,选择另一种发展方式,就应该顺应民意。

 

  记者:可是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民意是不理性的,可能阻碍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您认为这是不理性的吗?国外是否有过类似案例?

 

  何艳玲:首先,人是理性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计算。其次,理性的决定不等于正确的结果,更何况对正确与否的判断是主观的。


  我们不在意谁比谁正确,在意的是合不合法。只要这个决定、决策是合法的,是在充分吸取民意的基础上作出的,那么地方政府和公众都应该信守承诺。政府不能随意变动,公众也不应该反悔。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政府的决策朝令夕改,有一些民众也不把自己的选择和承诺当回事。


  至于这样的民意是否理性,可以来看美国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知道,举办奥运会可以促进一个城市的发展,亚特兰大就是一个例子,所以一般城市居民都会支持自己所在的城市申办奥运会。但是在美国也有城市,当地居民不愿意打破社区宁静,拒绝了申办奥运会的请求。


  可能很多人说这里的居民不理性甚至很傻,但这是他们的选择。这就体现出价值观是多元的,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经济发展最重要。我国很多地方的居民也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恰恰说明社会是在进步的。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完善制度建设和提高政府公信力哪个更重要

    关键思路 需要一步步地完善制度,但根本上还是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记者:PX项目已经在很多地方引发邻避冲突。您的论文中曾提到,邻避冲突的应对方式之一就是完善制度。美国环保局构建了一个对公众具有高度回应性的主架构,其中包括7个次架构。正因为有如此完善的制度安排,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时与公众更容易实现良性的互动。在缓解邻避冲突方面,您认为完善制度建设重要,还是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重要?

 

  何艳玲:美国环保局的7个架构包括回应性架构(强调公开污染源信息和迅速采取行动)、合作架构(强调与社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最小限度架构(强调将污染对公众的威胁最小化)等。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保障技术公平和过程公平,保障公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邻避冲突。通过制度的安排,可以将邻避项目选址过程从“决定—宣布—辨护”转向“参与—自愿—合作”。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公共决策也安排了听证会、专家论证等制度,但公众却认为听证会只是走形式,专家不一定说实话。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某个专家曾说反对在某地建设垃圾处理场,后来却转为支持,公众就会认为这样的专家论证存在猫腻。因此,我们当然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地完善制度,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政府公信力,让公众信任政府。

 

  记者:您认为,从不够信任到信任、从邻避冲突到良性互动的转变,需要多长的时间?

 

  何艳玲:我们无法估算一个准确的时间,这需要一个过程。要看到,我国已经有一些地区在发生改变,公众与政府已经开始有好的互动。比如在广州,公众以前反对政府决策时也会发生比较强烈的邻避冲突,而现在公众对政府工作稍有看法时会采取给政府送鸭梨(意味着压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国地方发展水平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还需要建立更多元的媒体文化,需要政府有更包容的心态。

 

  记者:您还提到,美国罗德岛州发生Woonasquatucket河流污染事件时,社会关注度甚高却没有引发群体性事件,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转变了态度,采用了“精明公众模型”而不是“无知公众模型”来消解公众(包括媒体)的不信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两种不同的模式?

 

  何艳玲:“精明公众模型”认为公众有良好的判断力或常识,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能够扮演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角色。“无知公众模型”往往认为公众对污染问题是无知且过分敏感的,政府可以采用欺骗和修辞等方法处理问题。Woonasquatucket河流污染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转变了以往的应对模式,更加主动、有效地与公众互动,这是值得借鉴的。


  点击四


  焦点关注 PX项目上马是否无解
  关键思路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充分吸取民意、通过谈判进行补偿


  记者:当前,一些地方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够,制度体系的完善也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否就意味着,PX项目上马问题就是无解?出路在哪里?

 

  何艳玲:首先,PX项目本来就不是非上不可。如果我们承认价值是多元的,承认民众具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那么就不需要把这些项目看得过重。


  其次,如果一个地方政府想上PX项目,那么就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充分吸取民意,比如经过人大会议讨论、投票等,再作出决策。在公开透明的制度保障下,可能会有地方居民认为经济发展更重要,选择上马PX项目。

 

  记者:政府公信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来说政府需要做些什么?

 

  何艳玲: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最现实的方法就是透明化,即将项目信息、过程进行公开。

 

  记者:您还提到过,补偿是制度建设之外缓解邻避冲突的另一种方式。前面我们讨论过,PX项目与垃圾处理场等项目不同,后者涉及的居民有限,可以对受损者进行经济补偿。但PX项目涉及的是一个城市的利益,受影响的居民不限于项目附近,那么补偿的方式是否就行不通了?

 

  何艳玲:补偿的方式在PX项目中同样适用。PX项目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利益和经济博弈,这就需要通过谈判的过程来进行补偿。这种补偿不是集体式的,而是个体式的,谁反对谁举证。


  此外,对一个城市而言,如果兴建一个PX项目,这通常是企业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政府就是居民的代言人,政府本身就可以与厂商进行谈判,商讨更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做法。很遗憾,我们的政府通常会忘记自己这一立场,因为各地在GDP的竞争方面仍然压力巨大,政府往往将厂商的项目看成了自家项目。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地方政府如何转变社会治理思路
  关键思路 承认社会的多元化


  记者:国家现在提出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一系列邻避冲突的发生其实凸显了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治理思路转变的重要性。您能否给地方政府支支招?

 

  何艳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经济上的市场化和社会的多元化。经济的市场化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得很好,而社会的多元化则要求政府转变社会管理思路。以往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面对的是一个不流动的、单一化的社会,如果不改变,势必与多元化的社会之间形成断裂,并带来各种社会不信任和不稳定。因此,政府要正视这种改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法。比如,鼓励和扶持公民自组织发展,让他们在各种冲突解决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