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长沙描绘“美丽大河西”生态画卷
2013-04-23 08:59:58 来源: 作者: 【 】 浏览:466次 评论:0
千年名胜岳麓山、风景如画的潇湘大道、晨曦中的梅溪湖、巴溪洲上成群的白鹭……形成了长沙人心目中的大河西。


  2011年11月,环境保护部确定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这是湖南省第一个被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也是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启动会日前召开,标志着长沙市“美丽大河西”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先导区不久前发布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决心结合先导区发展目标,以国家级生态文明区试点为契机,以流域水环境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通过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有效实施,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全面建成“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繁荣之城、创新之城”,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突出“两型社会”理念打造城市绿肺


  梅溪湖片区规划总面积2.22万亩,在4年来的建设过程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始终作为建设的重点。经过拆迁拆违和退田还湖建设的梅溪湖湖泊自2011年6月初启动蓄水,到2012年6月完成蓄水后,已形成长沙市内最大的城市湖泊。


  洋湖湿地公园及再生水厂项目是大河西先导区“两型社会”建设重要的生态工程。洋湖垸曾是连年水患之地,在大河西先导区成立后,被规划为洋湖片区。2010年年初,《长沙洋湖垸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出台。项目分4期实施,将逐步完成湿地休闲区廊道800亩水系连通和景观工程建设;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雅河河流湿地、湿地科教区水系连通和景观工程建设;湿地生态保育区水系连通和景观工程建设;湿地内建设单位及配套旅游设施建设。


  目前,湿地公园一期(湿地休闲区)已正式对外开园,整个工程预计2014年竣工。湿地综合体整体绿化率达40%以上,植物种类达到700余种,鸟类超过130种,水质达到景观Ⅲ类水要求,负氧离子含量比中心市区高6倍以上。


  洋湖再生水厂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采用“MSBR+人工湿地”生态治污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和中水回用标准,作为洋湖湿地公园的补水,并通过湿地公园进一步净化,实现了零排放和资源互补,成为先导区的生态环境工程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性工程。


  退出落后产能 加强流域治理


  坪塘镇地处岳麓区南端,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处于湘江饮用水水源上游,原本是工业重镇,“三高一低”企业多,环境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落后。


  按照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坪塘”的思路,先导区大规模开展了坪塘老工业基地污染企业退出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重新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了“依据法律法规分类退出,创新优惠政策引导退出,运用倒逼措施强制退出”的退出思路。


  经过4年的努力,坪塘镇中心范围内的20家水泥、化工企业现已全部关闭退出,每年削减废气排放77亿立方米,削减工业粉尘排放13525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2600吨,减少工业废水排放20万吨。


  发源于宁乡县境内的靳江河,是湘江长沙段的一条主要支流。一直以来,由于上游造纸厂等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靳江河水质只达到地表水Ⅳ类或劣Ⅴ类标准。


  2010年,先导区率先启动了靳江河流域城区截污工程,实施了靳江河岳麓区至湘江入口段的全线截污,将污水全部引入坪塘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011年以来,先导区筹措专项资金1.35亿元,依照《靳江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淘汰关闭沿线小造纸企业、全部网箱养殖户及非法采砂场;完成50多公里河道的垃圾清理和生态修复;实施了流域两旁200米范围内共约5000户农村散户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5万多平方米畜禽养殖栏舍的清理关闭。


  目前,靳江河流域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河道景观和整体水质均明显改善,靳江河水质已由过去的地表水Ⅳ类水质提升到Ⅲ类水质,各主要断面成功实现了水域功能区全面达


  标,部分断面提升到了Ⅱ类水质。


  构建“五大生态体系”打造“两型社会”示范区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思路中提出,要建立完整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生态人居体系和生态制度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两型产业”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万元和4万元以上;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人左右,成为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宜居新城。


  4年来,先导区共开工建设重点工程项目600多个,完成投资2324亿元。先导区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优先位置,致力于建设城市、农田、森林、流域、湿地五大生态系统,构建了落后产能淘汰、生产污染治理、资源节约奖励和生态补偿4项机制。先导区内支流断面水质从劣Ⅴ类提高到Ⅳ类以上,湘江主河道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空气优良率从先导区成立之初的87%提高到去年的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起步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核心区落后产能淘汰率达到100%。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