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能时代公司的李梦佳博士在会上着重介绍了美国固废行业的情况。“在美国,固废处置是一个年产值约为960亿美元的环境产业,占美国GDP的1%,直接创造就业超过36万人。”
美国最大的固废处置公司WMI是福布斯美国200强企业,2011年公司占有美国固废市场24%的份额,年处理垃圾量1亿吨,总年收入为133亿美元,实现净利润9.61亿美元。这样一个“巨无霸”让与会代表感到惊讶:为什么做垃圾处理可以达到如此规模?
李梦佳分析说,WMI公司主营收入来自于垃圾收集和转运,2011年这两个业务领域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60%以上,超过84亿美元。
目前美国固废领域已经实现高度的市场化,但他们也曾经历过“去政府化”的过程。目前,美国大型的固废处置公司大都是私人上市公司,按照政府法规来运行,往往提供从垃圾收集中转到最后进入填埋或焚烧的“一条龙”服务。
在美国,垃圾收集是由县(市)政府招标,由中标的私人固废公司承包,在区域内上门收集垃圾。涵盖处理收集费用的收费为每户一般每年250~350美元。“有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包含在房地产税中,一种是包括在水费或废水处理账单中。”
“中国的垃圾处理市场非常大。”李梦佳表示,仅对每年新产生的3亿吨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就将催生一个千亿市场,而未经处理的80亿吨以上的城市垃圾堆存量急需处置,其侵占的数亿平方米土地需要修复利用。
“目前,中国固废领域市场化主要集中于末端,而前端还是由市政部门负责。”他说,事实上,前面的环节对末端的处理处置非常重要。“去政府化是可以借鉴的思路。当然要在严格监管和付费机制完善的前提下。目前市政部门自己制订规则、监管,自己做工作,属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是不合理的。”
环境应急也可产业化
有能力者可以从预案编制开始逐步进入
危机有时是商机。贵州楚天环保有限公司就是看中了环境突发事件带来的环境应急产业。据公司董事长胡文介绍,目前主要有3个领域可以介入: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环境应急物资生产经营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等。
“平均一个预案的编制费用为1.5万元,贵州有10万家企业,如果都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这部分的市场就可以达到3亿元。”胡文介绍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第11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可以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预案。
从实践来看,由企业自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存在不少问题。而这正是专业机构介入专业预案编制的机会。
“业主总是希望把环境风险往小的方面写,而环境应急预案的宗旨是做最坏准备。这种差异导致企业自行编制的应急预案往往不能通过评审。而业主单位从事环保管理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预案质量也差距很大。部分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其预案也存在重大漏项。”胡文说,某家发生渣坝垮塌的企业,其应急预案中恰恰没有这一项。
环境应急物资生产经营方面,各地可以根据常见的环境事故,统一制作专门用于环境应急处置的装备,比如隔污设施、絮凝沉淀及过滤、吸附装置等。“这需要当地环境应急部门牵头。建议对常用物资装备集中采购储存和使用,六盘水市已经开始实施集中储存。”胡文说。
而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也有商业机会。比如处置过程中会拦截下来许多污染物,部分需要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置。胡文举例说,某金矿渣坝垮塌,含砷废水污染下游水库,建设设施及运行费用花费1000多万元,就是由当地一家环保公司协助实施的。
胡文说,环境应急产业本质上是服务,适合已具有一定规模且技术力量较强的环保企业介入。“从预案编制入手,在此基础上再进入物资装备及环境应急处置领域。胡文说。
本版撰文:中国环境报记者陈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