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京津冀一体化难题待解
2013-04-07 09:58:39 来源: 作者: 【 】 浏览:383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霍桃

 

    编者按

 

    当今全球的合作与竞争,主要以都市圈、城市群为单位,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未来一段时期将成为我国大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京津冀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区域的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究竟有多大?最大极限能负担多少人口?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突出的“短板”?2013年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对此做了系统的解答。


    □专家观点
    瓶颈制约区域深度合作


  ■追求区域一体化,突破各自发展瓶颈


  在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中,京津冀属于较早提出区域合作的城市群,但也是到目前为止,进程最为艰难的经济区。有学者认为,目前阻碍京津冀三地深入合作的关键是各地都想在规划功能分工上获取最大利益,却忽视了各地现有的功能定位以及制约“瓶颈”。


  蓝皮书指出,目前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地区间经济梯度落差过大,“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亟待解决。同时,存在的问题还包括:京津冀区域发展缺乏有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次级中心城市,城市体系不完善;产业关联弱、融合度低,产业链断裂;市场配置作用弱,行政影响较强;区域合作关系复杂,缺乏高层次合作协商机制;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重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孙虎博士认为,京津冀在一体化功能定位中,首先应该考虑制约本地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从各地功能分工来看,北京、天津、河北均存在影响各自发展的关键瓶颈。


  北京的发展“瓶颈”有两个,一是制造业发展与北京的“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的战略不相容,北京的科技、知本优势急需通过参与制造业生产等获得价值增值;二是北京城市规模无休止地扩大,带来诸多城市病,城市宜居性越来越差。


  天津的发展瓶颈也包括两个,一是北方工业中心地位的确立,需要建立金融中心和总部经济区等与之相匹配,但这方面面临北京的强烈竞争;二是随着港口经济的扩大,用地短缺问题迟早会影响天津发展。


河北的发展瓶颈在于经济水平落后,吸纳发展资源、资本能力有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受到京津同时挤压,后发优势难以发挥。

 


  孙虎表示,以上各地的发展瓶颈,本应该是三者区域合作的抓手,但由于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三地还未在这些领域形成有效合作。


  ■区域一体化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现实基础


  有关专家表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也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现实基础,区域一体化蓄势待发。目前,在交通一体化、农业一体化、制造业一体化方面进展迅速。京承高速公路和京津高速公路复线建设的合作已经完成,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京石客运专线也已开通。北京已经建立了现代化国际物流港,实现了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海港口岸的集装箱货物直通;组建了包括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海滨机场在内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首都机场与天津机场的客货分流也已完成。随着京石客运专线和多条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通车,京津冀地区3小时的经济圈已见雏形。


  未来,京津冀三方还将联合制定现代化区域交通网络规划,共同推进区域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搞好区域航空港、海港的共同开发和利用,搭建区域客、货运信息交流平台,共同构筑区域一体化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而农业合作,是最先进行一体化合作的项目。


  另外,北京重化工业已经在向河北周边转移。首钢炼钢厂、北京焦化厂、第一机床铸造车间等大型企业,已经整体或部分生产搬迁到河北周边地区。在港口经济方面,天津港已在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市建立内陆“无水港”。河北以环渤海、京津冀协调发展为基础,积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目前,在北京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总部经济,而生产基地则更多设在天津及河北。


  ■从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实现区域一体化


  近年来,京津冀签署了诸多合作协议,主要涉及科技、人才、规划、物流、旅游、建筑市场、教育等多个方面。如《京津科技合作协议》、《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协议书》、《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矿建协议》等。


  而京津冀区域发展也是热点不断。北京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天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河北提出打造沿海经济发展带、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等。这些热点的出现反映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正在酝酿着实现整体突破。


  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区域发展已呈现如下趋势特征:一是由外延发展向内涵转变,提升都市圈的软实力日益重要;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趋势;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与途径;四是低碳城市建设将引领京津冀区域发展新趋势;五是区域发展酝酿整体突破。


  蓝皮书认为,“十二五”时期,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应从多方面着手,从交通网络、资源环境和产业合作等领域来推进区域一体化,特别是创新区域协调机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提升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软实力,北京要提高辐射能力,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天津应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在区域发展中起龙头带动作用,河北要加快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打造自身经济增长极。京津冀三地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区域合作,才能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数字解析
  资源环境压力到底有多大?


  ■清洁空气成稀缺资源


  在京津冀地区,清洁空气逐渐成为“稀缺资源”。


  蓝皮书认为,大气污染已成京津冀生态承载力的“软肋”之一。今年年初在我国大范围地区持续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进而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的地区中,京津冀地区情况最为严重。

 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实时发布信息,从1月10日~1月14日夜间,北京市污染等级普遍达到最高的严重污染。在全市35个环境监测站中,12个城区全部都是六级严重污染,11个郊区有8个是六级严重污染,两个是五级重度污染。

 


  蓝皮书认为,导致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北京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是人口、产业、交通、生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空气质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其中,占20%来源的机动车排放是北京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超负荷的真实写照。据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监测,每日在二环内行驶的机动车达到91.5万辆,使二环内成为全市最为拥堵的区域。


  2000年以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严重超过城市道路承载力,公交系统交通承载已经饱和。虽然自2010年4月开始实施错峰上下班等综合缓堵措施,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从北五环到南四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已常态化,且拥堵范围、车辆行驶缓慢的路段呈现沿着城际交通向周边城市扩展的趋势。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口密度大、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功能区高度集聚、南北城区发展不平衡、学校医院等优质公共资源过于集中等。


  ■淡水资源成最大短板


  蓝皮书指出,淡水资源是京津冀区域承载力的最大“短板”。京津冀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2011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立方米,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240万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标准。2011年天津市水资源总量为1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6立方米,约为当年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即使是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市行政区水资源也极为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国际严重缺水标准。


  ■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低且不平衡


  无论水资源、空气资源面临的巨大压力,都与人口超载密不可分。而人口激增的另一后果,就是土地资源严重短缺。


  蓝皮书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平衡,其中北京市最高,天津市及河北省环京津城市偏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开发建设强度不断扩大。北京市山区面积广阔,生态用地要求大,因此,后备土地资源空间已非常有限。除了建设用地,“垃圾围城”也要地,这使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情况更为窘迫。


  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日产生量1.83万吨,但全市垃圾处理能力仅1.27万吨/日,缺口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北京的垃圾资源化水平较低,垃圾分类不够,垃圾处理结构不尽合理,以填埋为主,焚烧和生化处理比例很低。按照现在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将在4年~5年内填满封场。据专家分析预测,单就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就需要3200亩土地。


  分要素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环境对北京发展的影响最大,水资源是北京发展的主要短板,土地资源紧缺正在成为北京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最为突出。


  天津的耕地保有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水资源总量预计“十二五”期间基本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人均水资源量过低,是制约天津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短板;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社会设施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十二五”时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京津相比,由于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行政地位、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巨大落差,使河北的综合承载力基础脆弱,除土地承载力和交通设施承载力略具优势外,水资源、环境容量、能源、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等承载力整体居后。主要原因是“三高”行业比例过大,导致污染严重和能耗过高;由于环绕京津、服务京津和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河北常常牺牲自身需求,却得不到应有补偿;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市政设施落后和社会承载力不强;由于企业收益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交通设施和土地利用不充分等。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