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从环评角度如何降低健康风险?
2013-03-29 10:45:26 来源: 作者: 【 】 浏览:356次 评论:0
生产力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健康风险可能十分巨大,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健康事件可能出现高发态势,我国环境管理将长期面临这一挑战。要降低健康风险,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应解决公众参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规划环评,应从区域开发的优控污染物识别、环境健康风险分区、产业布局的综合环境健康风险等角度入手。

  和谁对话?


  程红光,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与管理,环境健康,环境经济与政策。曾以主要完成人的身份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参与国家973项目、863重大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点基金等。

  为什么对话?


  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想知道,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健康影响是否有充分的考虑?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如何降低健康风险?


  对话人 程红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黄婷婷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生产力布局造成怎样的健康风险
  关键思路 环境健康风险凸显,环境健康事件可能出现高发态势


  记者:您曾在一个论坛上提到,很多人生活在环境风险源附近,应该对这些居住区进行风险评估与识别。请您具体谈谈,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布局产生了怎样的健康风险?

 

  程红光: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一方面,我国一些地区的企业厂址与居民的居住区布局不合理。在一定历史时期,“企业办社会”思路驱使形成了厂区居住区相连的模式,加之城市土地紧张,因而造成企业与居民之间距离难以满足环境健康需要。根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人群居住区周边存在大量可能产生健康风险的企业。环境保护部刚刚发布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石油加工与炼焦业、化学品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行业三大重点行业中,51.7%的企业周边1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居民),1.5万家企业周边分布有居民点。生产力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健康风险可能十分巨大,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健康事件可能出现高发态势,我国环境管理将长期面临这一挑战。


  另一方面,人类历来偏好逐水而居,主要城市基本沿湖、沿江和沿河分布。同时这些区域也是工业化发展较快区域,这就造成了流域上游城市的环境风险随着河流向下游累积和传递。


  必须看到,由于健康风险的广泛性和长期型,如果不能把环境健康工作纳入政府决策,单纯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效果有限。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