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黄标车淘汰的佳木斯样本
2013-03-29 10:37:00 来源: 作者: 【 】 浏览:575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吴殿峰 通讯员 刘畅言


  在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只有19万辆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仅2012年一年,就有3.4万辆排放严重超标的“黄标车”被淘汰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增多,拥堵也开始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开来。同时,汽车尾气排放也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而雾霾天气频发,更与汽车有着密切关系。


  在经济不算发达的黑龙江省,近几年来汽车增长速度也很迅速。黑龙江省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对PM2.5(细颗粒物)的贡献值达到34%,而“黄标车”正是导致汽车尾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在不少大城市,政府花大力气淘汰“黄标车”,但“黄标车”递减速度却依然很慢。


  而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只有19万辆,但仅2012年一年,就淘汰了3.4万辆排放严重超标的“黄标车”,在全省市县中排名第一。


  与之对应的是,2012年,佳木斯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为358天,轻微污染天只有8天,不仅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国城市中也名列前茅。在这里,人们尽可以“深呼吸”。

 

    谁在开黄标车?
  “黄标车”主要集中在部分城郊公交车、出租车、重型货车、超市班车等领域。受利益驱动,车主们或者“得过且过”,或者等到报废年限。

 

  “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别称,指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有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


  由于“黄标车”的出厂技术性能低、污染物排放水平高,再加上使用年限长、维修保养差、超载运行严重,排放超标现象频繁,尤其是“黄标”柴油车冒黑烟现象更为严重。


  来自黑龙江省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1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14辆国Ⅲ、28辆国Ⅳ标准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量。“黄标车”排放的污染物占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这也意味着淘汰1万辆“黄标车”,相当于减少了28万辆国Ⅳ车的污染排放量。


  记者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已经核发黄标的污染严重车辆至少还有5万多辆。在“黄标车”中,营运类车辆所占比例明显要高于私家车,主要集中在部分城郊公交车、出租车、重型货车、超市班车等领域。


  “黄标车”对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又存在着安全隐患,车主们坚持不换车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主要是受利益驱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超市班车通常用来免费接送顾客。为了节约成本,超市通常会购买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二手客车,这些客车中就有不少是“黄标车”。


  而对于一些城郊公交车、垃圾运输车及货车而言,淘汰“黄标车”则意味着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购置新车,舍不得拿钱或者拿不出钱,让他们只好暂时选择“得过且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车主准备“等”到报废年限再去淘汰黄标车。


 2011年,在哈尔滨市运营的近1.4万辆出租车中,“黄标车”就有2600余辆。1年多来,随着各大出租车公司对旧车的淘汰更新,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出租车中的“黄标车”还有1000辆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天鹅出租公司滕师傅开的就是一辆2006年产的柴油捷达车,车窗上贴着显眼的黄标。他告诉记者,按照营运车8年报废的规定,他这辆车到2014年就报废了,“也就还能再开1年多,还是等报废时再换新车吧。”


  也有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私家车主觉得自家车车况还不错,自己又没有能力购置新车,目前仍在开着“黄标车”。


  私家车主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开的是一辆二手捷达车,当初买车主要图的就是个便宜,“我这车是‘黄标车’,但还没达到报废年限,而且我觉得车况不错。现在就算换辆普通的新车怎么也得个三五万块钱,所以我一直也没换。”

 

    黄标车为啥难限制?
  在黑龙江省,针对“黄标车”的各种限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般出现在车主购车之后,而淘汰“黄标车”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完善。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措施,限制“黄标车”行驶范围,提高淘汰率,大部分人对此很支持。记者在某汽车论坛上看到,一位网民称,“现在空气质量太差了,最好把黄标车都强制报废了,这样咱还能多活几年。”


  但也有部分人对此并不买账,尤其是来自“黄标车”车主的声音也不容小视。


  在黑龙江省,针对“黄标车”的各种限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般出现在车主购车之后,这就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不少车主抱怨:“我们买车在先,政策制定在后,这是在侵害我们车主的利益。”


  近些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了使空气质量达标,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并不惜财力补贴,对“黄标车”进行强制淘汰。一些不能接受较低价格补偿的车主,纷纷将车卖到二线、三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由于没有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成了“黄标车”的转入地,严重威胁当地空气质量。


  记者在调查后发现,尽管黑龙江省针对“黄标车”的新条例不断出台,但仍有不少外地黄标车“钻空子”,比如哈尔滨市对“黄标车”进行限制,有些车主就先改上哈尔滨市周边地区的牌照,但是车还是在哈尔滨市区的道路上行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黄标车”车主当初买车时并没有相关的规定,现在这些车辆也远没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寿命年限。那么车主蒙受的损失究竟该由谁来承担、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哪些手段弥补呢?


  早在2011年7月,哈尔滨市就对“黄标车”实行了部分路段限行,当时,“黄标车”出租车司机们就纷纷抱怨。一位出租车司机曾这样说:“在营运中,我们不可能总对乘客解释,出租车的尾气排放量超标,是‘黄标车’,你要去的地方我去不了。”如此繁琐的解释乘客也很难接受。“黄标车”司机将问题反映给出租车管理处,希望能网开一面。双方经过协商后,交警部门认定:考虑到出租车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不对“黄标”出租车进行限行。

 


  另外一些营运的“黄标车”则没有这么走运。


  一位网名为“wcp6500”的货运车主发帖称,“我家5口人,靠跑运输为生,车是2006年和亲戚借了32万元买的。现在一大堆限制政策出台,白天根本不让车上路跑,到现在买车的钱还没还清呢。以后我们靠什么生存?我们支持环保,但是我们也要生活。”


  网友“eirqao”也称,“我的金龙大客车才跑了十几万公里,因为是‘黄标车’也被限行了。”


  不过一些近两年买了二手车、现在却不能再开的车主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前几年,小排量车受限,现在又是‘黄标车’限行。之后还会有什么,谁能保证现在的绿标过几年不会受到限制呢?”采访中,一位“黄标车”车主王先生认为,对老百姓来说,买一辆车是家庭里一笔不小的支出,预期不到未来的政策,却要承担政策变化带来的损失。


  “这笔账是否也应该帮大家好好算算?能否从汽车厂生产汽车时就开始算算呢?”王先生说。


  “剥夺‘黄标车’车主的用车权不知道和国家法律有无冲突?车辆报废的新规和旧规出现不一致时,不应该让我们来埋单吧?”一位名为“都是纳税人”的网友这样感慨。


  从近两年黑龙江省对于“黄标车”的限行措施中不难看出,交通部门正在对“黄标车”围追堵截,但仍有一些“黄标车”车主违规上道。作为灰霾天气的受害者与制造者,他们一边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一边与交警部门“捉迷藏”,尽管限行规定的约束效力已经凸显,但仍需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取得绿色环保分类标志的机动车辆进行查处。

 

    1年如何淘汰3.4万辆?
  佳木斯市通过部门联合执法、制定专门监管办法、划定限行区域,多管齐下,设置4道关卡,确保“黄标车”彻底退出。


  在黑龙江省,哪个城市淘汰“黄标车”的力度最大?


  日前,记者从佳木斯市环保局了解到,2012年,佳木斯全市新车落户1.8万辆,淘汰老旧“黄标车”3.4万辆。


  “‘黄标车’造成的大气污染占汽车尾气污染总量的50%以上,佳木斯淘汰了3.4万辆‘黄标车’,就相当于在佳木斯减少了95.2万辆国Ⅳ标准轿车的污染排放量。”佳木斯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周洪彬告诉记者。


  周洪彬说,淘汰“黄标车”对于城市蓝天、群众健康至关重要,但这项工作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运用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多策并举,共同施治,“具体来说,我们设置了4道关卡,织成了一张‘天罗地网’,不进行尾气检测和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再也逃不出交警和环保部门联合织起的‘法网’。”


  车辆年检先过“尾气关”


  佳木斯的“黄标车”整治为啥这么给力?周洪彬的回答很幽默:“一个好汉三个帮,要不是我们和交警的‘强强联合’,也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交警部门在机动车安全检查的前端设置了‘环保检验审核控制程序’,把环保的尾气检测和交警的车检拧成了一股绳儿,变成了一条‘流水线’。”周洪彬说。


  “简单说,就是交警部门给了环保部门一个前置的权限,这个系统和汽车年检系统是相连接的,要是汽车尾气检测不合格,在环保部门的程序上就不合格。如果不限期整改,汽车年检就过不了。” 佳木斯市公安交警支队车管所科长剪英表示,这样的举措打破了过去环保部门和交警部门“各管各”的局面。两家合作变成一家了,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监督,没有推诿和扯皮,“黄标车”的整治工作就此“坐”上了顺风车,变得顺畅高效起来。

 


  外地车转入要过“检测关”


  “要是在前两年,你在路上找人问,基本没人知道啥叫‘黄标车’。如今谁想买辆车,周围的人都会劝上一句,千万别买老旧车,如果尾气检测不合格,在咱们市就不能落户。”周洪彬告诉记者。


  剪英也表示,全国各地的车辆如果尾气检测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佳木斯地区,佳木斯地区也将对这些车辆进行无条件退档,“简单说,车买进来了,如果尾气检测不合格,交警就不给落户,车在佳木斯也不能上路跑。”


  周洪彬说,佳木斯去年能淘汰3.4万辆老旧黄标车,除了靠环保部门和交警部门的协作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2012年6月26日,佳木斯市政府出台了《佳木斯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这个《办法》规定得很明确:在佳木斯市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应达到排放标准;超过排放标准的,不准上路行驶。在用机动车定期检验时,应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不予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定期检验。”周洪彬说。


  近年来,很多城市对“黄标车”进行限行,使得一些老旧车辆从限行区域向未限行区域“污染转移”。《办法》实施两个月后,佳木斯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的通告》,进一步明确规定,外地转入车辆和新车落户执行统一标准。一纸通告将“黄标车”拒绝在佳木斯的大门之外。


  《通告》规定,环保部门可在路上抽检车辆尾气排放量,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限期处置。如果尾气排放超标车辆超过限期在路上再次被环保部门“抓”到,就将被处以2000元~3000元罚款。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8月15日《通告》开始实施至去年年末,佳木斯市环保部门和交警部门联合上路检测机动车593辆,查处尾气超标车辆36台,全部要求限期整改。


  公交营运须过“录像”关


  “对于像公交车这样的营运车辆我们也想出了新方法,直接上录像手段,如果从录像上都能看到冒黑烟的可视污染,基本尾气排放也合格不了。”周洪彬说。


  剪英告诉记者,为了揪出高污染排放的“黄标车”,佳木斯市的交警和环保部门几乎把佳木斯所有的老旧车辆都梳理了一遍。他们将机动车分成了4组:大中型客车、大中型货车、出租车、私家车,并且落实到个人,任命了“组长”。


  “我们淘汰这些老旧车辆的工作原则,就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古董车’大都没有电子存档,我们只能翻旧的纸质资料去打听,最后实在找不到的,只好登报公示、限期作废。”


  据佳木斯交警部门统计,2012年,佳木斯市共报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旧车辆超过7000辆,占全部黄标车的20%左右。


  周洪彬介绍,环保部门还和公交运营公司进行了沟通,通过录像监督“冒黑烟”公交等措施对公交车尾气污染加大管理力度。去年对九龙公交公司28辆“冒黑烟”车辆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目前九龙公交公司已对这些车辆进行了整改。


  车辆上路要过“限行关”


  “今年佳木斯市将进一步整治‘黄标车’,在几条主要街道划定了‘黄标车’限行区域。这是加速淘汰‘黄标车’的好方法,我们环保部门已制定了几个方案并递交上级部门,将在今年年内落实实施。”佳木斯市环保局局长赵励军告诉记者。


  目前走在佳木斯的街路上,已经很难再碰到“伏尔加”这样的古董车了。


  周洪彬说:“管理车辆落户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自从治理了‘黄标车’,原来厚厚的外地转迁手续不见了,只有现在薄薄的几张纸,老旧车辆都变成新车了,真正实现了环保排放。”


  佳木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姜春龙表示,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一年四季的空气污染源。2012年,佳木斯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的良好天数有358天,为历史最高水平,这其中不乏整治“黄标车”减少尾气污染排放的功劳。


  据赵励军介绍,今年佳木斯将在几条主要街道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同时还将引进机动车尾气治理企业。


  记者了解到,佳木斯市环保部门今年将购入一台尾气遥感监测车。这辆监测车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还能减少普通路检为车主带来的不便。


  周洪彬告诉记者,以往尾气不合格的车辆只能到普通修配厂维修,光检查车况找到问题就得两三百元,引进机动车尾气治理企业就是“特病专治”,让车主花很少的钱彻底解决尾气超标的问题。


  “目前佳木斯已经有一家尾气治理企业开始运营了,今年我们还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鼓励这样的企业进驻佳木斯。”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