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29含汞废物的其中一种来源是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含汞荧光灯管。而在消费环节,废弃的荧光灯不能简单一扔了之,而应交由有资质企业回收处理。
《“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提出,将开展废弃荧光灯分类回收和处理工作。然而目前这条渠道是否真的畅通?如何建立从生产、销售、使用到回收处置的良性机制?
近几年,得益于“绿色照明”工程,北京市在推进废弃荧光灯回收处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徐卫星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某跨国企业厂区的危险废物贮存室,废弃荧光灯被安放在最里一角的专门区域,长管灯被统一包扎成捆,不规则的、小型灯管被放置在纸箱中。按照《危险废弃物出入库登记表》上的记录,最近的一批废弃荧光灯于2013年3月7日下午3时入库,总计5kg。往上追溯,从2012年底至今,月平均报废量不足100kg。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废弃荧光灯会交由有资质单位负责定期上门回收并无害化处置。
据统计,2011年中国生产节能灯(紧凑型荧光灯)47亿只,占全球总产量80%以上,出口28亿只。庞大的产量伴随而来的,是报废量的增长。有数据显示,自2008年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以来,每年有数以亿计的节能灯进入报废期。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具备废弃荧光灯等含汞废物处置资质的企业仅有4家,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且全都或多或少存在“吃不饱”的现象。
北京生态岛业务经理宋鑫介绍,公司从2008年开始从事含汞光源回收处理工作,处理量从原先的不到100万只增长到2011年约240万只,但离处置能力仍有不小差距。
大量含汞光源究竟流向哪里?
社会源危险废物从前端产生到末端去向仍欠缺全方位管理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研究员陈立雯曾对北京市垃圾分类做过大量调研。她发现在她走访过的六七十个垃圾分类示范试点小区中,对包括废弃节能灯在内的家庭有害废弃物都没有做单独分类。
“前端不进行分类,末端去向一种可能是进入填埋场生成很强毒性的甲基汞,或者进入垃圾焚烧厂被排放到大气;另一种可能是流向废品回收市场。”陈立雯不只在一个废品回收市场见过,成捆的直管型节能灯被直接敲碎,只为回收灯管里含的少量金属。而汞被瞬间释放,根本没有办法回收处理。
即便前端做了分类,回收渠道又该归谁管理?是管危险废物的环保部门还是负责垃圾分类的市政部门,两者该如何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还不能获得清楚的答案。依陈立雯看来,目前社会源危险废物从前端产生到末端去向仍欠缺全方位管理。
现阶段应管住大宗用户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设立专项基金
“目前的回收渠道主要来自4方面,一是北京‘绿色照明’工程,覆盖了近500万北京户籍居民家庭以及市区两级公共机构和其他市内许多重要场所,通过推广普及高效照明产品回收废弃灯管;二是荧光灯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残次品;三是大型企事业单位,主要指市直机关;四是零散的小规模企业。”宋鑫说,根据他们近几年的统计,“绿色照明”工程的比例大概占回收处置总量的60%,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占20%,而另外两方面合占20%,通过社区居民自发收集来的废弃灯管则微乎其微。
显然,目前回收遇到最大的困难来自普通居民家庭。
“通过随机对居民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对于废弃节能灯是不是危险废物,是否需要无害化处理一无所知。”宋鑫建议,社会应加强环境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对汞污染和环保处置的认识。同时也要认清“公众认识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011年,北京生态岛联合日本松下在北京多个社区开展节能灯免费“以旧换新”活动,准备的千余只节能灯很快发放一空。“不通过一定的经济刺激,回收难有动力。”宋鑫认为,经济刺激其实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应分步骤做好废弃荧光灯回收处置工作。
“来自普通居民、家庭的废弃荧光灯回收涉及到的具体细节很多,比如社区、居委会建设贮存设施,建立涵盖全北京几千个社区的回收物流体系等”,宋鑫表示,从家庭到处置单位仍有许多环节需要打通。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提出,对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荧光灯管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这意味着对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节能灯实行“豁免”制度。
“现阶段首先要管住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零散的小规模企业等大宗用户。”宋鑫建议,应完善相关立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效仿现行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强制生产者回收;设立专项基金,帮助资金落实存在困难的单位或个人,保障含汞光源回收处置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链接
如何从全生命周期减少汞排放?
要想降低荧光灯汞污染的风险,真正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减少汞的使用。从全生命周期看,荧光灯在生产、使用、回收环节中都有可能产生汞排放。
生产环节减汞
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减少行业用汞量及生产过程中汞排放,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发布《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
路线图提出的预期效果为,到2014年底,通过淘汰液汞工艺,生产过程中汞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约50%。到2015年,单只荧光灯产品平均含汞量比2010年减少约80%,一半以上的荧光灯含汞量低于1毫克。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固汞等工艺,也已成功研发出含汞量不超过0.5毫克的紧凑型节能灯,故在生产环节减汞不存在技术障碍。
使用环节延长使用寿命
在使用环节,消费者通过多使用节能灯,可以间接减少燃煤汞排放。据估算,一只11瓦节能灯用5000小时,通过节能可减少燃煤汞排放约7毫克。
此外,通过延长节能灯使用寿命减汞,例如节能灯不要经常开关,也不适合安装在厕所里等。消费者在选购节能灯时应首选低含汞量荧光灯。当然能够选购采用固汞技术厂家的产品更好,还应支持与回收企业合作的生产厂家。
回收环节注意分开保存
生产环节的减汞工作,适合国家和企业来做,回收环节就需要普通民众多加努力。首先应将废旧节能灯分开保存,不要扔到普通垃圾箱,以免造成更大的污染。如果找不到回收企业,建议放在家中较好;第二,支持环保NGO和企业的回收试验;第三,逐渐建立付费回收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