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京津推出一揽子合作计划 或将建利益共享机制
2013-03-25 10:08:03 来源: 作者: 【 】 浏览:230次 评论:0
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预案、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天津港合作打造成北京的便捷出海口、探索建立金融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一纸一揽子合作协议让北京与天津这两座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找到了新的合作契合点和落脚点。日前,北京、天津两市正式签署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而京津两城的全面深入合作,对于进一步加快首都经济圈建设无疑是一大利好。

  协议提出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除了构筑北京直通东疆保税港区以及北京与天津港南部港区的快速通道,还将共同研究京津城际铁路连通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北京新机场的可行性。在金融方面,双方支持两地大宗商品及要素市场跨区域发展,在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武清区探索建立金融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而针对目前最受关注的环境质量问题,协议提出,将加强京津PM2.5污染治理合作,建立京津环境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气的应急联动预案。同时,协议还围绕发挥两地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土地、港口等互补优势,在产业转移和对接、打造教育科技和研发高地、深化陆海空航运物流、加强人才共享互通、推进文化旅游会展融合发展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合作重点。

  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天津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被中央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实际上,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但始终没能摆脱“圈子思维”。此前就有评论指出,“十一五”时期提出的“京津冀都市圈”夭折,原因就在于强调了三地的“平等地位”,缺乏轴心,尤其是北京、天津这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关系,协调起来难度很大。

  对于此次签订的新协议,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未来京津双方将可能会利用协议建成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改变双方此前自我分工的关系。

  “目前,建设首都经济圈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处理好北京和天津的关系。”赵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要把不具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在天津、河北等地形成新的产业分工。“鉴于独特的任务和发展思路,北京需要留下更多研发和创新型的企业,发挥中关村的创新作用;而天津等地区具有土地成本等优势,将为首都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新的拓展空间。”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