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海洋热”不能过于发烫
2013-02-20 10:51:2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283次 评论:0

张黎


  一股“蓝色经济”热潮如今正在沿海地区不断涌现,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纵观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因海而昌盛。世界上10个最发达国家中有8个在沿海,世界五大产业带全都濒海而建。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拥有无法估量的通道价值和战略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要全面理解党的十八大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精神,正确处理海洋开发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更多地关注区域海洋生态问题。


  相比陆地而言,海洋生态问题更加复杂,更容易被忽视,也就更难治理。发展海洋经济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海洋开发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长期而言,海洋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日益严峻的海洋环境形势。因此,在“海洋热”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海洋生态保护。


  海水污染,滩涂、围塘和浅海过度养殖,海岸线过度围垦等,是我国海洋生态面临的严峻问题。


  统计显示,近10年来,我国沿海掀起了以满足城建、港口、工业建设需要的新一轮填海造地高潮,平均每年新增围填海面积285平方公里。目前,我国多数沿海岸线被围垦。


  围填海使我国滨海湿地面积锐减57%,许多湿地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消失,海洋和滨海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大幅降低。据相关资料,我国围填海所造成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达到每年1888亿元。


  前不久,国家海洋局提出,未来中国35%的海岸线要保持自然状态。但海洋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一些海湾地区超过70%的沿海岸线已经被围垦。


  与此同时,我国海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已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50%以上,而海湾生态系统的水化学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结果直接影响到滩涂、围塘和浅海养殖业的发展。我国不少近海海水污染十分严重,海水水质标准降低。与30年前相比,近海动植物大大减少。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和各级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发展近海海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条文,更是保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南。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出台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绿色保障。规定沿海省市海洋功能区划制定文件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国务院去年批复了包括海南在内的几个省市的海洋功能区划,明确了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格局和基调。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系列政策措施出台的同时,还需要用法治保障绿色环境。依法治海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执行国家有关海洋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地方的法规实施体系建设,制定海域使用、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等管理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和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