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刘秀凤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美国环保协会共同编著完成的《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2》日前在北京发布。《中国电力减排研究》系列年度报告已经连续发布6年,旨在把握电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现状和重点,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根据这份报告,2012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44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96亿千瓦时,同时发电装机结构不断优化,以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灯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占我国机组总装机容量的28.4%。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分析,我国2011年全国6000千瓦级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4克/千瓦时,2012年度再下降3克/千瓦时,达到326克/千瓦时,已接近“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规划目标。2011年,我国电力烟尘排放总量155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降至0.4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13万吨,比上年下降1.4%,火电二氧化硫排放绩效降至2.3克/千瓦时;全国脱硫机组容量达到6.3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0%;全国已投运的烟气脱硝机组容量接近1.4亿千瓦,约占火电机组容量的18%。此外,电力行业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1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约5751万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表示,我国电力工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发电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与美国基本持平,但我国年人均用电量为3500千瓦时,不到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这说明电力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中国电力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管我国火电厂效率、烟尘和二氧化硫控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正在全面建设脱硝设施,但温室气体控制水平仍需不断加强。”王志轩认为,电力工业还应通过不断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煤炭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等,给社会各界提供清洁、方便的能源。
这份报告还在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采用TIMES模型对中国电力行业未来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等情景进行了研究,预测了电力行业未来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电力结构,分析了电力减排的构成和成本效益,并对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协同控制情景下的电力发展更清洁、成本更经济等主要途径。
报告总结了我国电力行业总体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包括科学制订节能减排规划与目标;加快开展大气污染、碳排放的联合控制,发挥多层次协同效益;完善法规,依法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电力行业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战略,进一步提高清洁化水平;配套出台协同控制经济政策,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益及经济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