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平
为应对重污染天气,本市及时启动了空前严格的应急减排措施。短时间内多次遭遇雾霾天侵扰,让我们格外清晰地看到治理空气污染的紧迫性,也格外真切地认识到,还城市以蓝天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下大决心,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作为13亿人口发展中大国的首都,作为特大城市,北京有着2000多万常住人口、500多万辆机动车,搞好环境建设责任很大、任务很重。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在削减工业污染、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燃煤污染等各方面连出重拳,采取了综合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从关停搬迁重污染企业,到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从不断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到加紧淘汰老旧机动车;从全面展开PM2.5监测,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到重污染日停产部分企业、停驶30%公车……应当说,一整套大气污染治理框架已经搭建起来,所付出的艰苦努力有目共睹。 当前,北京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日益突出。京城近来的重污染天气,直接诱因是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区域污染传输也是重要因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尤其是机动车、燃煤、工业污染和扬尘等污染源排放带来重大影响。及时采取严厉的应急减排措施,是为了尽可能减轻污染,将污染对市民健康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方方面面须以大局为重,不折不扣支持配合。 应急措施毕竟是一时的,待气候条件改善,雾霾会很快散去。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北京自身的环境、资源条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治理大气污染必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防治污染、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容不得一丝一毫、一时一刻的放松。改善空气质量,急在治标,但重在治本,要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整治、协调推进。这个“本”,就是要认清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视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只有这样,北京的环境才能更优美,市民生活才能更舒适。 同呼吸,所以共责任。改善空气质量,创造宜居环境,无论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各界、广大市民,都责无旁贷。政府部门要狠抓落实,厉行监管,率先垂范;企业要自我约束,自觉减排;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多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为我们这个城市的环境减轻一点负担,让我们距离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北京更近一步。 美丽北京,从清新空气开始。让空气更清新,从每个人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