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济南报道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环保厅了解到,自2012年12月20日起,全省17市144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已全部开展PM2.5监测,并通过山东环境网实时对外公布,比国家部署要求提前3年完成。
按照环境保护部部署,各省应分阶段实施监测并发布监测数据,其中山东省济南、青岛两市2012年底前完成,淄博、枣庄等7个环保重点城市2013年底前完成;东营、威海等其他8个地级城市2015年底前完成。
山东省自我加压,积极开展PM2.5监测前期准备工作,在2008年已开展PM10、SO2、NO2、O3、CO5项指标监测的基础上,2012年6月底前全省17市144个监测点位全部完成PM2.5及能见度设备安装、调试和联网,7月开始试运行并通过了系统运行和数据监测情况评估检验及省市环保部门的联合验收。
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山东省144座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部采用TO模式(转让-经营)移交给第三方运营,监测数据统一由省环保厅进行质量管理。记者了解到,通过实行TO模式,各监测站仪器监测到的数据将会直接发到发布平台上,每小时更新一次,环保部门不会对数据进行任何处理。
与PM2.5等指标监测数据同时发布的,还有老百姓能看得懂、听得明白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等能见度指标监测数据,这是山东省首创的空气质量具象性指标。目前全省共有45个点位开展大气能见度监测,省环保厅还专门制定了《山东省环境空气水平能见度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确保能见度监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告诉记者:“实时发布监测数据是一个好的开始。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提前开展对PM2.5等指标的监测,有利于推动各地党委、政府下决心采取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空气质量的改善。从公众角度来说,把空气质量状况实事求是地摆在大家面前,有助于促进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要从自我做起,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围绕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山东省将重点做好“调结构、抓管理、搞绿化”三篇文章,即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做好城市环境管理,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积极开展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力度,建立扬尘污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到2015年,全省17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比2010年改善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