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是理由还是借口?
2013-01-24 09:09:0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304次 评论:0

徐琦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云雾缭绕的山中,PM2.5主要表现为雾滴,而在车水马龙的城市,PM2.5则以固体颗粒物为主。虽然没有明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山里的PM2.5数值却很可能高过市区。


  对于这样的结果,或许会有人觉得不客观。也可能会产生怀疑,有些地方的PM2.5数据是不是虚高?


  这里有必要先弄清雾和霾的区别。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天气现象,其中水分含量通常在90%以上,霾则在80%以下。在气象学中,雾就是雾,霾就是霾,从感官上讲,雾的危害似乎不如霾,因此,把雾滴也算作PM2.5,多少显得有些不公平。


  不过话分两头,尽管雾和霾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也有相同点。比如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同样会对人们的视线产生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因此,老百姓通常也顾不得他们的差别,把他们认定的污染天统称为雾霾。


  仔细想想,监测仪器分不清“水”和“灰”,到底是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理由还是借口呢?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在城市里,无论起雾还是起霾,空气质量都不会太好。PM2.5的危害,主要在于其体积很小,能附着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能在大气中长时间停留,还能通过人的气管进入肺部,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根本无需在雾或霾的概念里纠结,无论是液态还是固态,都是PM2.5,都可能对健康形成威胁,那么,以此为依据控制人为污染就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差错,只是危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一些,应对措施可能会更严格一些。而这恰恰也许是公众所希望看到的。


  面对困难,人想逃避时,常常会想到诸多借口。然而,对于铁面无私的环境监测仪器来说,没有借口可讲。大气中所有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都要被记录在案。对于市民来说,数据只是个人感受的印证,空气质量真的好了,数据不好看,他们顶多一笑而过;相反,如果空气污浊,数据再好看,他们也不会相信。


  针对近期出现的严重污染,李克强副总理指出,治理要有作为。有作为就是要有行动,有效果。作为的反面是不作为。由于污染减排可能影响发展速度,影响政绩,所以有些地方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想为。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监测数据关乎社会评价,也连着官员政绩,逼着他们不得不关注。


  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摆在面前。随着新空气质量标准在各地逐步推开,监测数据将越来越贴近公众真实感受,但也可能会令一些政府官员觉得脸面无光,PM2.5、臭氧等指标被纳入评价体系后,全国将会有2/3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要求。于是,在前段时间的灰霾危机中,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比如地势地洼、气温骤降等气候地理原因,也有监测仪器水土不服的技术原因。这其中有些问题固然存在,的确是PM2.5数据频频爆表的理由,但毕竟自然条件在长时间内相对稳定,而技术性的误差也不至于影响人们对污染的基本判断,因而,大概没有人会反对,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大气污染天数,已经远远多过于我们的祖辈;也不会有人能反驳,人为排放增大才是灰霾天气的祸首。一遇雾霾,就怪苍天怪大地怪仪器,客观理由强调得多了,难免会有找借口、逃避责任之嫌。


  对于PM2.5治理,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努力挑战困难以期达到预定的结果,要么避重就轻推脱找借口。前者可能带来成功,而后者只能走向失败。是进是退,还得看我们自己。

 

长沙PM2.5居高不下


仪器分不清灰和水?


  本报综合报道湖南省长沙市最近空气质量常不达标。当地环保专家认为,PM2.5居高不下有气候和工农业污染等原因,而且监测仪器不能有效分离固体颗粒物和雾滴。由于分不清“灰”和“水”,只要空气中悬浮物直径小于2.5微米,都会纳入测报范围。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