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绿色增长更有含金量
2013-01-23 13:32:33 来源: 作者: 【 】 浏览:266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王蔚 见习记者 李玉芳 记者 李莉 高杰


  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题,奋力开拓绿色路径?10年来,江苏省江阴市一直在科学发展、生态保护之路上探索前行,从转变发展方式到解决民生环保问题,从“打开城门搞建设”到“河长制”,一份份绿色答卷,见证着江阴不懈追求、实现生态文明重大突破的决心。


  节能减排
  破解经济与发展难题


  2012年10月19日,苏龙电厂2号机组脱硝改造工程正式实施。原计划2013年实施的项目提前进行,这是苏龙电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快节能减排的有力举措。


  转型发展,节能减排是强力引擎。目前,江阴市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核心问题是环境容量的透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命题,江阴在深思,在选择。
 


  一组数据显示了这个工业强市生态逆转的信心和决心:总投资12亿元、55个节能项目,年节能量达25万吨标煤,江阴成为实施国家级节能项目最多的县级市。


  江阴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建设循环型企业,建立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机制。从污染治理入手,把污染治理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变单纯的赔钱为既要花钱又要赚钱,这已成为许多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做法。兴澄特钢坚持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加强能源计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先后实施五大项目,投入8亿多元,现每年可从循环经济项目中获益超两亿元。


  江阴市大力实施新型产业发展战略,着力调整结构,重新修订了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建成了特色冶金、风力发电设备等10个全国领先的生产出口基地。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9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1%。建成省、市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物流园区20个,累计引进服务外包企业107家,服务外包总量达到4.8亿美元,初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36.98%提高到2011年的40.2%。


  同时,加大对高能耗、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近年来,全市累计关停小化工企业325家,22家涉铅企业关停21家,4家制革企业已关停3家,仅剩的1家也将于年内关停。


  民生环保
  让“民标”高于一切


  环境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江阴市把民生环保作为环保工作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作为百姓呼声的第一信号,用民意的力量倒逼环境优化提升。


  2012年是江阴市实施民生环保行动的第一年。江阴市委、市政府对民生环保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辖区内的重点污染企业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该整治的整治、该搬迁的搬迁、该关停的关停,倒逼企业上新设备、更新工艺、加强管理,实现达标排放,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关闭。


  2012年10月24日下午,华西村秋收秋种现场会正在进行。
稻谷要颗粒归仓,而以往被村民废弃的秸秆有了新用途。江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奖励,调动农民积极性,努力拓宽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形式利用途径,确保当前40.9万亩稻麦产生的16余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哪里有呼声,民生环保就有行动。2012年以来,环保部门检查各类企业1000多家(次),先后开展了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问题整治、沿江化学品仓库环境安全检查、民生环保专项行动等活动,用民意的力量倒逼污染企业关停,有效促进了矛盾化解。


  有着30多年历史的陆桥东风助剂厂,年销售3亿元,交税2000余万元。但近年来一直气味扰民,虽然各项监测指标达标,但群众不满意,市镇两级政府毅然决定对这个厂实施关停。2012年5月底,东风助剂厂彻底关停,成为近年来江阴关停的规模最大的一家化工企业。


  为彰显民意,江阴市在审批工业项目过程中,邀请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敏感项目听证程序,对城区新办“三产”项目实施听证,群众若不同意,坚决不办理手续。


  治山净水
  向生态宜居城跨越


  生态宜居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是市民的福祉。江阴市委、市政府作出战略决策,扎扎实实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彰显生态文明核心价值,以永不懈怠、义无反顾的决心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江阴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挺进、由高效生产区向生态宜居城跨越,使江阴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净。

 

  2012年年初,江阴开启了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新征程。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市,仅有现代化的建筑还不行,生态宜居的环境是题中之义。


  去年10月29日,江阴市土地储备中心、夏港街道与江苏江阴港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退城搬迁协议。至此,江阴沿江区域60家企业已有59家签约搬迁,江阴沿江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跨越转型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江阴市把“河长制”作为水环境整治行动中环保优先、责任优先、落实到人的新举措,相关部门修订了“河长制”考核办法,每位河长分工负责,全面控制河流中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指标。


  江阴市还运用经济手段强化环保约束,率先在江苏省征收主要污染物有偿使用费和实行主要污染物指标交易,并全面开展废水排放IC卡管理系统建设,对年排放化学需氧量1吨以上的主要水污染排放企业安装IC卡管理系统,严格控制排污超质超量的透支行为。


  同时,江阴市关闭了所有矿山企业,对关停后的石宕山体立面复绿整治;鼓励支持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大规模投资农业开发和绿化建设,造林绿化给广大市民送上了一张绿色成绩单。


  在村庄整治中,各村把其作为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因地制宜,内外兼修,一批生态型村庄已渐成气候。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