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郭婧
今年1月上旬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大部分地区雾霾日数在3天以上,多地PM2.5数据“爆表”。
持续的重污染天气引起人们对PM2.5问题的关注。那么,颗粒物污染该如何控制?全球对于颗粒物污染控制进展如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2年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5》,对颗粒物污染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报告指出,颗粒物,尤其是PM2.5是损害人体健康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颗粒物主要来源于能源、交通和工业部门,固体废物和农作物秸秆的露天燃烧也是其重要来源。研究表明,颗粒物暴露并没有安全阈值,即使是很低的暴露水平也可能导致健康受到损害。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有关。根据2004年颗粒物暴露的情况,WHO(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此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比例为5.3%。即在空气污染导致的310万过早死亡人数中,2%是由室外城市污染导致,3.3%是由室内污染导致,这一数字比其他所有环境风险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还多。
更新的一项研究估计,全球有370万例过早死亡是由室外人为PM2.5排放导致。即使在英国这样高收入的国家,虽然降低PM2.5浓度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2008年,PM2.5还是导致了2.9万人过早死亡。
为了减少PM2.5污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功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对车辆进行技术改进,提高交通和能源效率以及使用清洁燃料和过滤器等。
上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地区颗粒物水平开始急剧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清洁技术在减排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机动车、能源和工业产品需求的增加导致总排放量增加,阻碍了减排进展。
此外,颗粒物的控制需要工业、交通、能源、商业等领域的综合政策,因此所需成本很高,而且很复杂,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就全球范围而言,对颗粒物控制的进展可谓喜忧参半。在欧洲、北美洲,以及拉丁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城市,PM10的排放量有所减少,但依然是亚洲和拉丁美洲众多城市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非洲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对空气污染物进行监测,且监测结果显示,这些城市中的大部分PM10浓度都超过了WHO指导值。
据预计,欧洲PM2.5的排放量到2020年将减少20%,但颗粒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依然会导致人均寿命缩短4.6个月。如果新的欧洲国家排放量限值得以实施,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收益可能达到所付成本的12~37倍,颗粒物排放量将减少35%~50%。
美国环境保护局报告称,由于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到2020年,大气中PM2.5浓度降低和臭氧层保护将避免1.8万亿美元由死亡造成的损失(按2006年美元价值计算)。
此外,颗粒物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微粒对健康的影响。每年野火产生大量的尘土和颗粒物,降落于人口密集地区。例如,干旱地区的土壤颗粒在中国的海滨城市沉积,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到达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城市,干旱内陆地区的尘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城市沉降。野火产生的烟雾还会导致非洲、西伯利亚、地中海、美国和东南亚的颗粒物浓度增加。近期一项研究表明,每年大约有超过30万人死于这些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