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环境好了 人心齐了 农民乐了
2012-12-31 14:17:44 来源: 作者: 【 】 浏览:322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查玮


  大山深处,暖阳高照。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大坪村三社,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民乐和互助共治联席会正在一户农家的院坝中举行。


  这是一次乐和互助共治联席会扩大会,不仅镇领导、驻村干部、村支两委以及公益组织代表、乐和互助会代表来了,三社村民愿意参加的也都来了。


  “隔壁村一家石村加工厂乱排废水,把我的良田给污染啰。”村民邵远清一发言,顿时引起了关注。出席会议的镇干部表态立即解决,并当即给石材加工厂负责人打电话,转述村民意见。负责人马上答应停止排放,承诺今后妥善处理废水。


  不仅是在大坪村,一场以乐和家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创新试验,正从试点村(社区)逐步推广到全县81个村(社区),在超过17万名群众中开展。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管理?


  上磺镇羊桥村有一条羊桥河,由于村民乱扔垃圾,原本清澈的河水恶臭难闻。镇政府打算出5000元请村民清理。但是全村1018户、近4000人中,没有人愿意揽这个活。很多村民说:“这是住在河两边人的事,不是我们的事。就是给5万元也不干!”


  文峰镇三宝村在卫生检查时,一些农民诘问村干部:“我家的事要你管吗?”村里召集开会,由于带不来经济效益,村民往往不参加。村支书苏波感慨:“村民的集体观念非常淡薄,要发动群众很困难。”


  “基层社会管理的困局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阻碍,真个是逼着我们做出改变。”县长罗成回忆说。巫溪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在加大投入、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着手重构农村社会,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组织化程度。


  2007年,一场“唤醒主人”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在巫溪拉开序幕。“四城同创”(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网格化管理,挂牌成立县委群众工作部等,巫溪县频频出招。


  2010年7月,巫溪县委、县政府总结这些年来的社会建设经验,引进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制定了乐和家园发展战略。
  白鹿镇大坪村、上磺镇羊桥村和文峰镇三宝村以及县城6个社区率先启动试点。


  乐和家园建设有哪些内涵?


  据巫溪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委群众工作部部长李兴书介绍,乐和家园建设是以党的群众工作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以快乐和谐为特质的社会管理模式,将党的优良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相结合,并运用到社会管理之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百姓共同富裕、人人快乐和谐的总体目标。具体涵盖乐和治理、乐和人居、乐和生计、乐和礼义、乐和养生5方面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反映在社会生态方面,就是要建立一个互相依存的社会系统。”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说,“乐和家园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方向,在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建立并完善乡村环境管理系统,发展生态产业,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同时,鼓励村民采取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


  李兴书介绍说,乐和家园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从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社会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生态保健养生和生态伦理教育入手,是生态文明的基层落地模式。


  多年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让乐和理念在巫溪落地生根。在试点乡村和社区,通过乐和家园建设,实现了党政主导的社会共治,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致高涨。如今,乐和家园建设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区域。


  乐和家园建设为巫溪吹来了和谐之风。“十一五”期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翻番,工业总产值、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翻3番。2008年~2010年,全县信访总量下降39.8%,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被评为第四届2010年中国城市化社会建设典范案例。


  创新给群众带来了什么?


  47岁的李俊,曾是大坪村出了名的上访带头人。这个村因种植黄姜失败及征地拆迁补偿问题,8年来共引发村民集体上访29次。后来,县政府出面陆续赔付了相关损失,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乐和家园建设中,对村务热心的李俊被村民选为村乐和互助会代表。之后,她把心思全都用在了乐和建设上,不计报酬地为村民义务帮忙。她说:“大家选我当代表,是对我的信任,为了这份信任,也得把大家的事情做好。”


  巫溪县致力于建立以自治为基础、共治为平台、法治为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的基础上,组建乐和互助会,重点开展生产互助和生活互助。一些德高望重的党员、离退休干部、乡村教师和素质较高的村民等被村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选出来,作为乐和代表,对村级社会事务享有知晓权、监督权和建议权。


  上磺镇负责人余晓燕说:“乐和代表参与热情很高。村里决定的事儿,他们主动去跟村民宣传、解释、疏导,降低了我们的工作难度。”


  羊桥河以前没人愿意清理,后来在乐和互助会代表带动下,村民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3次下河打捞杂草、清理淤泥和垃圾。镇政府表示要适当补贴点儿误工费,但村民不要。羊桥河从污水河变成了清水河。


 

重庆巫溪县以乐和家园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廖晓义认为,只有群众自己选出来的民意代表,才是他们最期望和最愿意履行监督职责的人。


  对村务的决策权,又由谁来决定?以联席会议的形式来体现。在选出乐和代表的基础上,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即城市以居民小区、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细分为408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由一个县级部门牵头组织若干企事业单位帮扶,与村支两委、乐和代表以及公益组织一道共同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通过召开乐和联席会议的形式,协同党委、政府参与社会管理。


  在联席会上,村民共商对策,出谋划策,很多问题得到了当场解决。


  “以前,干部和村民中间就像牛郎和织女,中间隔了条银河。”羊桥村村民罗明俊说,“现在别说村干部,就是县、镇干部,经常跟我们一起开会、聊天,实实在在跟群众亲密了。”


  通过乐和治理,群众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乡村社会建设要建立一种公众参与的责任机制,通过自治,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在自治基础上,要有共治,有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机制。共治的原则是法治,包括法律法规、自然法则、道德法庭,还有乡规民约,形成一种良治,这种良治本身就是自稳定系统。这也是一种社会管理创新。”廖晓义说。

怎样实现共同的梦想?


  把农民发动起来,首先要从营造共同的梦想开始。而营造梦想,首先要进行宣传教育。


  由大学生村官、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等组成的宣讲团,大范围宣讲乐和理念,成为开展乐和创建时各村和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羊桥村退休教师卢光孚是第一批义务宣传员。他跟廖晓义的公益团队一起,白天下村调研村况,晚上挨家挨户宣讲乐和理念。他一年之内宣讲了200多场。他说,农民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也很容易消沉,需要不断进行宣传教育。


  “你以为没有难度?万事开头难,治理人的思想最重要,也最困难。”三宝村乐和互助会会长、61岁的陈孝梅感慨很多:“我们村有4个社,我晚上以院坝会的形式给他们开会,宣讲乐和。听的人越来越多,这需要一个过程。”

 

    通过营造共同的梦想,村民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创建乐和家园首先从清理卫生做起。在羊桥村,记者看到这里房屋齐整,村庄绿化美化得有如公园。


  2009年9月,全村选出83名互助会代表,发动村民将自家的院坝打扫干净,将32华里的村级道和公共区域分片、分段管理,并在道路两边种上了樟树、竹子等。通过乐和人居建设,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巫溪县积极开展乐和礼仪和乐和养生教育,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努力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记者在文峰镇三宝村一处农家书屋看到,干净整洁的屋子里摆放着一排长长的书柜,陈设着木制桌椅,村民可以当场阅览,也可以借阅。书柜里的书种类齐全,有文学、劳动科学、环境科学等。陈孝梅说:“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农业种养殖的书。农民对环境保护很关心,经常有人借阅环境科学类图书。”


  通过乐和建设,村民的集体观念被唤醒,环境意识和公益之心得到激发。以前,巫溪县在农村推广沼气很困难,现在通过各村乐和互助会的宣传,村民们开始乐意接受这一新生事物。


  以前,村民对农业污染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后来通过讲解,明白施用化肥、农药害处很多。之后,庄稼发生了病虫害,虽然农技部门说可以喷打低毒农药,但很多村民不支持,坚持使用太阳能聚光灯来消灭病虫害。村民们说,我们宁愿减产,也不愿意农作物受到污染。


  在大坪村,不仅各家房前屋后都很整洁,村民还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以前,办酒席时村民多使用一次性用品,并随意丢弃。现在,村民知道这样很不环保,使用得少了,并把一次性用品收集起来,统一处理。


  如何用群众的智慧管理群众?


  妙方在民间,关键在发现。巫溪县在乐和家园创建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很多创建的方法都来自民间,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乐和互助会下面有一个乡村道德法庭和事堂,调解了大量的民事纠纷。针对邻里扯皮、违反村规民约的现象,村里从群众中选出德高望重、敢于仗义执言的村民,组成和事堂,按照事实、评理、结果“三公开”的原则,用法律和道德两种办法说事评理。


  苏波说,通常村干部把有关政策、方针等介绍后,就请大家发言。“大家讨论后,谁对谁错一目了然,矛盾双方心服口服,最后都能握手言和。”


  三宝村养殖业较为发达,有20多家养殖大户,养殖了猪、鸡、鸽子等畜禽。由于没有治污设施,很多企业养殖污水肆意排放,村民之间矛盾较多。后来,村里召开和事堂会议,通过讨论大家最终形成了共识,搞养殖业可以,但是不能带来环境问题,影响全村人的生活。大家积极想办法,通过向环保部门、爱卫会、同创办等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顺利解决了一些污染问题。


  记者来到位于三宝村的银龙良种畜禽养殖有限公司采访。这家企业养殖了1000多头猪,以前没有治污设施时,猪粪和污水乱排,村民为此意见很大。后来,通过和事堂调解,在村里帮助下,通过环保部门申请到30多万元治理资金,安装了粪便处理设施,养殖污染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巫溪县广泛开展比孝心、比读书、比健身,评选勤劳致富户、热心公益户、文明卫生户的“三评三比”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农民。同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乐和人家”评比,一年一评、动态管理,形成你追我赶、争当榜上明星的良好风气。


  通过推行以上措施,巫溪县各村民风得到改善,干部威信逐步提升,村民参与自治管理也更加积极了,做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三宝村连续多年无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近年来实现零上访,获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称号。


  “从中我们发现,其实巫溪县群众完全有能力办好自己关心的事,而且群众的智慧也是战胜困难的法宝。”罗成说。


  乐和家园建设瓶颈在哪?


  采访中,无论是巫溪县领导、社会组织负责人还是基层群众,都认为乐和家园理念非常好,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李兴书介绍,巫溪县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如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现成模式,也没有相应指标体系。怎样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具体怎么融入乐和家园建设,需要努力探索、逐步摸索。下一步巫溪县要思考在社会管理、服务群众上,怎样有更好的形式和内容,怎样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广生态文明理念等。


  记者了解到,各村乐和互助会面临的普遍困难是缺乏资金长期支持。目前,其工作经费主要来自于县委群工部、镇政府和一些志愿者的提供,尚没有形成常态投入机制。


  对此,李兴书坦言,巫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乐和家园在建设中缺少项目支撑和经费投入,同时有些群众向政府提出了改善自身生存和生产条件的要求,由于县里经济实力有限,目前还解决不了。


  除试点村和社区之外,2011年巫溪县将乐和家园建设推广到了更多村庄。这些村庄多数地处偏远,经济基础更为薄弱。没有资金保障,乐和互助会内的动力如何保障?没有经验可供借鉴,乐和家园如何进一步建设和推广?这些都亟需引起更多关注和思考。


  发展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互助合作经济,用共治带动共富,是乐和生计重要内容。巫溪县在乐和生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2011年,羊桥村的有机大米第一次带着农户的照片和生产档案到了北京、深圳、重庆等地消费者手中。在政府部门引导下,这个村从2011年开始种植有机水稻500亩,2013年村里规划种植有机水稻1000亩,2014年实施全覆盖。三宝村正在成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计划用3年时间,出栏一万头猪。大坪村成立了绣工队,80双手工布鞋已由地球村联系到深圳市出售,还将建立三省特产一条街,带动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治理一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应找出一个群众容易接受的模式来,在乐和生计上有所作为。苏波说,“还是要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只有抓好乐和生计,才能消除村民的各种顾虑”。


  巫溪县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将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及时总结提炼,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落地模式,便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乐和家园建设。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