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郭薇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园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日前在京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和商务部组织的专家论证。
专家组认为,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生态之路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的装备制造业示范区,也是辽宁省和沈阳市的发展重点——沈西工业走廊的起点。
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过程中,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原理,结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以实现区域层次的资源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拓展和优化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产品链和废物链,促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建筑、生物制药及化工和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的产品升级改造;加强环境准入和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引导、扶持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实现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园区低碳发展,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力争用5~10年时间,建设成为以工业共生、物质循环、自然和谐为特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重点围绕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以现代工业、吸引外资、拓展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宗旨,拓展空间,外引内育,迅速扩张规模,并借助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有利契机,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推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较好,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道路。
创建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江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第九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国家信息产业基地、江苏省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以来,开发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建设和发展,促进开发区向生态型开发区转型。
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开发区围绕打造“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低碳之城、宜居之城”的总体目标,实施了生态产业高地、搭建特色发展平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美化生态人文环境五大类重点工程,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绩效,2011年7月,被江苏省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将在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突出3个主题:生态安全、资源高效、创新驱动。他解释说,生态安全就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太湖及其沿岸生态环境为前提,结合长三角联防联控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推广能源清洁利用,强化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提高生态效能,强化生态格局的环境风险控制能力;资源高效就是进一步提高土地集聚效应,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以建设节能、能源审计等工程项目为重点,推进园区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实现水资源、能源和固体废物的高效综合利用;创新驱动就是把创新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产业优势向自主创新优势转变,孵化一批高端领域的优秀科技项目。根据“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人才集聚”的方略,推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实施4个提升:提升园区发展理念、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污染控制水平,把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促进主导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规划中,将转变生产方式放在重要位置,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园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40%以上的增速。
“十一五”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区域工业共生体系,实现区域层面的资源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到2015年,园区力争初步建成生态工业园的运行机制和框架,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初步构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在现有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遵循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小、经济产出大、环境影响小的行业,限制发展高能源、高污染、低产出的行业。人均工业增加值达到16.67万元/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19t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为1.79m3/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4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71%;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改善区域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以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区域产业格局。
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是沈阳高新区始终如一的发展战略。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进沈阳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新区负责人表示,沈阳高新区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过程中,以工业生态学的理论来规划和运行,不仅强调园区各成员内部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废物源,同时强调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和参与,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形成各成员相互受益的网络,使园区对外界的废物排放最小化,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不仅可以实现集中连片发展,实现科学合理布局,而且在相对集中的同时完善内部结构,提高附加值,促使企业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引导高新区工业企业向高科技、高效益、大规模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