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江苏省如东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建设美丽如东为目标,在致力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整治、环境执法监管、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全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融合。
完善生态文明机制体制,为建设美丽如东筑牢制度基础。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考核奖惩和资金投入机制,在全县形成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整体联动、真抓实干,全社会积极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下设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城镇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6个专业工作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推进环境革命建设生态如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环保决策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考核优先,以积极的生态创建促进综合决策由生产优先向环保优先转变,发展方式由重经济轻环保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转变,污染防治由分散治理、末端治理向集中治理、全程控制转变,环境保护由重污染防治轻生态建设向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重转变,环保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社会行为转变的思路,用以指导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配套出台了推进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基层生态创建等相关的扶持奖励政策,使生态文明建设从政策和制度上得到了保证。逐年以责任状的形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各部门,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镇、各部门年度整体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作为各镇、各相关部门及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专项奖励。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建设美丽如东奠定思想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推动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坚持以学习教育强认识、宣传发动增共识、开展活动促共建,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工作。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相关生态文明理论,努力把握精神实质,在制定重大决策、出台政策意见、推进重点工程、落实工作举措等方面,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科学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在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考学中,把生态文明理论作为学习和考察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的生态保护意识。定期开展企业法人生态环境法治和知识培训,增强其守法经营意识。
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简报、横幅、标语、宣传单等媒介,通过文艺下乡、知识竞赛、志愿活动等形式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制度化、多元化、系列化地进行全方位、持久性宣传教育,促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如东的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们自觉自愿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实施生态文明重点工程,为建设美丽如东打造环境基础。确立以生态工程为支撑,通过积极的环境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建设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实现由以环境换取增长向以环境优化增长转变的总体思路。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投资1亿多元,铺设管网近1200公里,解决了60多万人的不安全饮水问题。
实施清水廊道建设工程。对全县所有等级河道和农村沟塘进行疏浚整治,并落实了长效保洁管理措施和正常的引淡排咸、生态补水机制。
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先后新建县城和10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县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32万吨。
实施生活垃圾处置工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建立。
实施绿色空间体系工程。大力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通达绿化工程、河道整治绿化工程、绿色富民工程和绿色家园工程五大绿化工程。
实施绿色能源开发工程。全县已建成投产的风电场项目总装机规模超过60万千瓦,累计上网电量超过31亿千瓦时。
实施滨海生态旅游工程。相继建成海上迪斯科舞场、空中交响乐等一批充满南黄海风情的生态型、参与型旅游景点。
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注册“狼山鸡”地理证明商标。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严格控制并逐步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全面封闭擅自开凿的深水井。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设立了3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