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胜达
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从大局和历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土壤污染治理的思路和下一步的工作要点。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研究部署土壤保护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对百姓健康的深切关怀,也是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验证。
“以奖促保”让地方责任和收益并存
相比2004年《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2008年《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此次会议内容更加科学地阐述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会议强调“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加快形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表明《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已经重新启动,从2005年国家提出制定规划到现在,已走过了7个年头。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组组长、武汉大学教授王树义预计,《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这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复杂性。
其次,会议提出“国家实行‘以奖促保’政策,支持工矿污染整治、农业污染源治理。”这是全面改革当前国家投资土壤污染修复体制的重大创新。现有国家投资和资助的模式将会逐步转向“以奖促保”,这既能激励和促进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土壤环境保护投入,稳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又能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治理工作从以前的争取国家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扎实做好具体治理项目从而争取奖励资金为主,实现地方的责任和收益并存。
房地产开发不再是主要驱动力量
再次,会议还强调“强化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建立土壤环境强制调查评估制度。”这标志着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发展3个阶段中第一阶段的结束,房地产开发不再是修复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走到历史的前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发”一词在本次会议报道的全文中一次没有出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会议要求“落实企业保护土壤环境的主体责任”,坚定地明确“谁污染,谁治理”这一原则,为下一步污染责任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些在这一问题上抱有漠视态度和侥幸心理的人,都应该正视现实。
会议还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土壤环境保护”,这意味着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与今后国家继续推进市场经济的走向趋于一致,“等、靠、要”和传统市场公关方式将逐步被创新商业模式所取代。
会议还强调“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土壤环境保护”,体现了关注“民生意志”的科学发展观。公众是土壤污染治理中重要的利益相关方,“知情权”和“参与权”是土壤环境保护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系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